《童蒙须知》读书写文字 第四
00:00
大家好,生而为人,我们知道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那么我们的「家庭」其实就是我们接触的第一个课堂,那么我们接触的第二个课堂就是「学校」,我们接触的第三个课堂就是「社会」。
「家庭教育」可以说是所有教育的一个基础和根基,它直接塑造了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和基本的素质、素养,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是过去我们对于家庭教育重视得不够,导致我们年纪不小了,很多基本的道理、礼节都不懂。
那么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他给我们编的这个《童蒙须知》,刚好补足了我们的一些缺失。以前我们也想完善自己,做一个懂礼仪、懂礼节的人,我们也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但有的时候不知道该教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教,那么经过朱熹这样一理顺,我们就知道了,原来要教这些东西,原来要这样教,所以呢,这条路就非常地清晰明确了,可以说我们有方向了,也有方法了。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童蒙须知》。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
大家翻开到第9页,「读书写文字第四」。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要读书了,无论是在家里,还是上私塾,还是上学校,我们要把桌面一切物品都整理得「洁净端正」。
其实「净即是心,净整洁则心端正」,因为净和心其实是一体的,所以我们外在整洁的时候,心灵会有很清爽的感受。我们教育孩子也是,孩子在做作业之前,先让他把书桌整理干净、整洁,这样他心清净了,做作业会更认真。
如果书桌非常凌乱,玩具摆了一堆,又有零食,在这样的环境里做作业也可以想象他不会很认真。这是学习之前先整顿我们的书桌,让它洁净、端正,然后如果书桌上有书本、资料,都要整齐地放好。端正身体对着书本,看字的时候详细地、缓慢地看字,要「仔细分明」。
这是态度,态度决定了一切。
【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那么我们如果要读这个文字的时候,要朗读的时候,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要误一字,不可少一字」,「误」是读错:不要轻易读错字,也不要轻易地漏字,也不要多增加字,也不要颠倒任何一个字。那么,不要「牵强暗记」,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囫囵吞枣。也没看清是什么,乱读一气,这叫「牵强暗记」。这个也是不可以的,不能牵强暗记,稀里糊涂地混过去了,这是不行的。
那么如果读不懂,也不能就混过去了,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读得多了,自然就熟了,甚至都背下来了,好长时间也不会忘。
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个「见」通现,显现的意思。说一段文字,好难懂,但是如果我们读一千遍,甚至不到一千遍,有的读个十遍二十遍,这个意思你就了然于心了,即便一开始你不能够很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但是你心里是明白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我们大人也一样,在读一些经典的时候,经文的时候,如果碰到文言文,一遍不懂,两遍,多读,读得多了自然那个义理就显现出来了。再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老灵魂,都做过古人,其实文言文我们过去也都学过,只是忘记了,那读得久了,久远之前的记忆也就找回来了。
那么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熟读,你只要熟读,不用别人给你解说,不用别人给你讲,你自己就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如果说他这一段不懂,你想锻炼他的思维能力,你可以不直接地解释给他,你就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多读几遍试一试能懂吗,再读几遍……启发式教学这也是可以的。不一定每一次都帮助他,不一定每次都直接帮他,有的时候可以去调动他的潜能。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然后朱熹讲,他说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所谓「心到」、「眼到」和「口到」。其实我们读经也是的,读一些经典,心要到、眼要到、口要到,你的心要是不在这,你的眼肯定看不仔细,不是丢字、就是落字,要么增字、要么颠倒,你心要在这,这是第一步。
心在这了,眼睛才能看仔细,如果你的心不在这,眼看得也不仔细,你只是「漫浪诵读」,「漫浪」就是形容心不在焉的、不认真的那种态度,注意力比较涣散的那个状态,叫「漫浪诵读」。如果你心不在这、眼也不在这,心不在这,看不准,眼也看不仔细,然后总读错,「决不能记」,那你怎么记住原文的义理啊?记不住,你都读错了,怎么记!即使勉强地记个大概,很快也忘记了,因为你心不在这。
然后朱熹强调,「心到」、「眼到」和「口到」,「三到」当中哪个最重要?「心到」,心在这,这是最重要的,「最急」,就是最重要的。
我们教育孩子或者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在读书的时候,第一,心在这,心一定要在这,这是最重要的。心在这了,眼和口还能不在这吗?心是根本的,眼和口都是为心服务的,只要你心在这了,眼和口一定在这,就一定不会再读错了,所以讲得很实用。
我们再看第10页,原文这里:
【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皱折。济阳江禄,书读未完,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此最为可法。】
朱熹老人家教导我们,一切的书籍、资料,要爱护,不要轻易地「损污皱折」,不要轻易地把它弄脏了、弄坏了。实在没书签了,我实在是想要折一下书页标记一下,那也没办法了,但是呢,那不是故意地去损害书,发心也是不一样的。
然后提到当时的一个名人,这也是古时候的名人,说南朝济阳这个地方有个人叫江禄。江禄呢,他自幼好学,善于写文章,而且书法很好,弹琴弹得也不错,也算是个名人。朱熹就举江禄这个名人的案例说:据说他书如果没读完,即使有急事发生,他也一定把这个书本收好了、收整齐了,然后才起来。
「此最为可法」,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书籍、资料,是我们智慧的源泉,我们要感恩这智慧的源泉,要爱护。所以呢,对于书、对于资料要有敬意。印光大师也说,「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只要它是知识和智慧的源泉,我们要爱惜它、感恩它。
那么有敬意在心的话,我们学的时候收获也肯定很大,如果你根本就看不起它、轻忽了事,你学的时候收获也肯定是很小的。所以这里强调说,我们要向这个名人江禄学习,这个是个很有才的人,你看即使有急事发生,他也会把书案上的资料整理好了,然后再起来,我们向他学习这种态度。
接下来这一段也是比较实用,这是讲写字的时候怎么写。
【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高执笔,双钩端楷书字,不得令手揩著豪。】
古人要研墨,一般是用毛笔写字的。在研墨的时候,朱熹说你要「高执墨锭」,「墨锭」就是墨块,你把这个墨块拿高一点。就是像拿筷子,你的手离筷子那个头远一点,离筷子末端近一点,「高执墨锭」就是我们的手离那个墨块的末端近一点,防止研墨的时候弄脏手。
那么现在教育小孩子,我们可以说你的手离笔尖别那么近,有的小孩子拿铅笔、油画笔,或者拿一些圆珠笔、中性笔,他那个手指离笔尖太近了,写字之后一看那手指,手指头都黑了,就是那个意思,不要把手指弄脏。所以在拿笔的时候呢,我们的手指跟笔尖留一定的距离,是这个意思。
说「高执笔,双钩端楷书字,不得令手揩著豪」,讲的就是这个。是你拿毛笔的时候,你研墨的时候呢,这个手指离墨块的末端、高的那一端近一点,然后防止墨汁脏了手;你拿毛笔的时候也是不要手离毛笔的那个尖端部分太近了,弄脏手。那么我们不拿毛笔,拿其他笔也一样的,注意不要写完字手脏兮兮的,然后再抹得到处是。有一些小孩又喜欢乱抹,抹得桌上也是、墙上也是、衣服上也是……
【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凡写文字,须要仔细看本,不可差讹。】
然后「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写字的时候先别说你写得好不好,你要一笔一画,认真地写,要严正分明。不要混乱,不要潦草,一笔一画地写。即使你这个间架结构有问题,或者美感也不怎么样,但是你一笔一画写,老师看到你的字的时候也会给你一个好印象的。
那么「凡写文字需要仔细看本,不可差讹。」如果我们比如说抄一段文字,抄书上的文字,一定要仔细看那个字是什么,然后再抄,免得抄错,免得出差错。这个是适用于我们,但是也适用于我们教育孩子的。
今天的内容也挺实用,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第一段讲的是态度问题。在正式读书之前,上课之前,或者写作业之前,先把书桌整理得干净一点,你的心清爽,心清净,这样学习的效果就更好一些。
那么这个书册什么的都整齐了之后,我们的身体呢,一般是端正地对着书本的。小孩子有的好驼背,驼背弯腰的,那么当家长的要提醒他要坐直、要坐正,因为小时候我们的骨骼还一直在发育,他是有很强的塑造能力的,趁着他小,把他身体端正好了,长大就不会有脊柱侧弯了、驼背了。然后看字的时候仔细地、慢慢地看,然后看分明,这些都是方便我们教育小孩子的。
然后第二段讲的是读的时候,要读响亮一点,不要读错,不要少字,不要多字,不要颠倒字——颠倒,前边的读到后边去了,后边的读到前边去了,这是颠倒;不可牵强暗记,就是不要囫囵吞枣、滥竽充数。
那么如果你很认真地读,读着读着,慢慢地,朗朗上口,甚至好久都忘不了。尤其小孩子记忆力好,我们上小学时背诵的很多唐诗、宋词、一些文章段落,我们长大之后,有的到老了还不会忘,小孩记忆力好。
然后呢,如果我们在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文字,如果不方便查资料,那么我们可以多读几遍,义理自然就了熟于心了。
第三段呢,讲得也比较重要,读书有「三到」,其实我们读经典也是有「三到」,「心到」、「眼到」和「口到」,这「三到」当中最重要的是心要到,心到了之后,眼口自然就到了。
再看第四段,是要爱护我们的书籍资料,即使有急事,也尽量把这个资料收好、摆放整齐,然后再出去。这个资料收好,方便我们下次查找,而且别人随时来到我们的书屋,来到我们的书房书桌这儿,他们就会有很清爽的感受,这些细节其实也是利益众生的。
然后最后一段就是写字的时候注意不要弄脏手。然后呢,一笔一画认真地写,这也是态度问题。抄文章的时候仔细看好了再写,尽量不写错,都是细节,也都是修行。
今天上午先学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