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悟《论语》先进篇(言必有中)
00:00
这一段看儒家是什么观点。我们说佛家和道家相当相当的接近,是偏出世间的,但是儒家是偏入世间的。实际上,无论修佛还是修道,到最后悟了之后还是会回归当下,就会觉得,诶,儒家也蛮好的,很实用的。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就是子路的另一个名字。
子路请问孔子,说:怎么样奉侍鬼神呀?就像我们说怎么样供养鬼神呀?
孔子说:「未能侍人,焉能侍鬼」,人我们都没有奉侍好,就去研究奉侍鬼神干嘛呀?就是说先把当前的事儿做好吧,不要去讲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事儿了,先把握当下吧。
然后子路又说:「敢问死」,您给我讲讲死是怎么回事儿吧。
然后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经常被引用,「未知生,焉知死」,生你都没研究好,就研究死干嘛呀?还是活在当下吧。
第一个,跟鬼神相比的话,人更现实,他就在眼前、当下,看得见、摸得着。先研究人,把人研究明白,怎么样跟人交往,怎么样让人舒服,先研究这个吧,这个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这是儒家研究的重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那么「生」和「死」相比的话,像佛家、道家对于生也讲,对于死后的世界也讲了不少。但是儒家讲的很少,因为孔子——儒家教派的创始人,孔子他的观点就直接影响了整个教派的思想,他的倡导就是「未知生,焉之死」,把生命(把活着)先研究明白吧。
所以,学《论语》学多了会发现,《论语》就像是生活哲学,非常实用。
我们来读一下: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师兄:「未知生,焉知死」,本来就是没有,就是无生的,本来也就没有死,所以无生也就无死。那人和鬼一样,那无生的话,哪有人、哪有什么鬼呢?
老师:你这样理解也可以,这就更深刻一些了,这远远地超过儒家了。
师兄:我想再说一下,就是当时孔子他是侍奉这个地主制,他不能讲死,因为大家都去了解死,都去追求更高的那一层那个含义,那种地主境界,谁来维持这个社会的秩序?谁来去用礼仪?他主要倡导以「礼」去维持这个社会,去侍奉这个机器的运转,所以他知道这个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肯定是开悟的人,但是他就不说,说了怕乱。
老师:倒也是,而且《论语》中他是承认鬼神的存在,他是存而不论,就承认他存在,但我不理会,我避开不谈,是这样子的。
再看下一段,是不同的弟子在孔子身边表现出不同的样子: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闵子骞我们提到过,他很孝顺,她的继母曾经给他做一个棉袄(用芦花当棉花给他做棉袄),一点儿都不保暖,后来被发现了,但是他一点儿都不怨恨自己的继母,还帮继母求情,后来把自己的继母给感动了……这是闵子骞。
那闵子骞很善良,达到纯善的地步。像我们一般人,如果我们的继母对我们很不好,虐待我们,我们可能会有怨恨;但是闵子骞一点儿怨恨都没有的,他生性特别善良。
他站在孔子身旁,他表现的是「訚訚如也」。「訚訚」,就是那种谦和的、恭敬的、没脾气的样子,因为纯善的人他是没有脾气的。
子路,我们知道他行事有点鲁莽冲动,很勇敢,有的时候过于勇敢,很缺乏理性,所以他是「行行如也」。他是很刚强的那个样子,好像随时要跟谁去奋战一样的。
冉有和子贡,在孔子身边「侃侃如也」。「侃侃如也」,就是温和快乐的样子。而且冉有和子贡的口才也不错,谈什么都是口若悬河的,能聊很多。
「子乐」,就是孔子跟自己的这些弟子在一起,也就是看到自己性格的不同层面一样,觉得挺喜悦、挺享受的。
但是比较下来,他就说仲由(也就是子路):「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你看你们在我身边的时候,你看跟老师在一起,子路还不够放松,好像随时要去出征(要去奋战)一样这么勇敢,好像有一点戾气在身上。
孔子不禁为子路担心,就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像仲由这样(像子路这样),恐怕要死于非命,我很难料知他未来怎么样。因为至刚则折,柔能保身。子路的性情过于刚强,而且过于鲁莽,孔子就不禁为他担忧了。这是一个孔子在世时的一个场景。
我们读一下: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然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当老师的,孔子传道授业解惑,最简单的就是把一些现成的常识和知识传导给自己的弟子,其次就是思想和品格的熏染。但是一个人的性格有的时候是比较难改的,像闵子骞也好,冉有、子贡也好,他们的性格其实不是孔子调教出来的,他们生来如此,所以子路的性格也很难被孔子改变。虽然孔子经常说子路,点他,但是子路的性格永远是那样的刚强,所以就预示着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了。
我们再看下一段: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鲁人为长府」,就是鲁国的人准备翻修长府(「长府」就是国库),闵子骞就提建议了,说:「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这国库目前看挺好的,不需要再去翻修啊,劳民伤财的。
因为闵子骞他善良,考虑的多,如果翻修国库意味着什么?大量地要增加税收,然后又让老百姓很辛苦,甚至有一些老百姓在翻修的过程中会受伤、得病,甚至死亡……劳民伤财,这不是什么好事。对儒家和道家,都是倡导节用爱民的思想。节用爱民,就是不要铺张浪费,不要求奢侈。
孔子这个时候就赞美闵子骞说:「夫人不言」,说闵子骞平常话不多,但是「言必有中」,他只要说话,都能说到点子上。就是说闵子骞讲得有道理,目前这个国库不需要翻修,挺好的,劳民伤财的干什么呢?
这是孔子一方面在夸闵子骞,另一方面也在说自己的倡导,就是平常废话少一点,我们的语言凝练一些——要么不讲话,要讲就讲非常有用的话。
我们以前在群里也说:没有比沉默更好的话,我们就不讲话;没有比沉默更好的话,我们就不发言(也是这样子的)。
闵子骞平常就不怎么讲话的,看上去好像挺木讷的,但只要他讲话就一语中的,非常有道理,值得大家听。我们要做这样的人。
读一下: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我们平常也要训练自己,语言要凝练一些,可以不讲的话就少讲一些,因为话多了也伤气血。然后像中国人被外国人诟病的一点就是,有时候在公众场合喜欢大声喧哗,我们也要注意,出去什么样的场合保持什么样的音量。像我们大家这么多人聚到小院儿来,也是时时刻刻不要扰民,要为他人着想,不要招人讨厌,保持觉观。
其实生活中一切细节都是修行,那么我们也做一个像闵子骞这样的人,「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平常不怎么说话,只要讲话讲的都让人赞叹,要做这样的人。
今天先学这么一点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