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悟《论语》颜渊篇(定力与“信”)
00:00
首先,第一段其实是讲「定力」的,跟我们也息息相关。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张问孔子,怎么样才算拥有明达的智慧?
孔子回答说:「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愬(sù),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浸润之谮」,这个「谮」,是谗言诽谤的话语。什么叫「浸润之谮」呢?比如说,有一个师兄,天天来老师这里告某某师兄的状,说这个甲师兄啊,怎么样怎么样不好;第二天又来了,又来说他不好……就是总是来、总是来说他坏话,这就叫「浸润之谮」。天天说,经常说,就像水慢慢地浸湿一件物品一样,这叫「浸润之谮」。 那么「肤受之愬」,这个「愬」呢,是诬告,也是诽谤的话。这个「肤受」呢,就是比较严重的有切肤之痛一般的这种诽谤。
孔子说,如果你真的拥有明达的智慧,那么「浸润之谮,肤受之愬」在你这里是行不通的,是无用的。无论别人天天来否定你、打击你、污蔑你,还是突然来那么一下子,不管怎么做,你都八风吹不动——这是对你;或者说有一个人,比如说你的属下(某某人),他记恨另一个人,天天来向你告某某人的状,天天来告状,天天吹耳边风……你都不为所动。
你对于事物有一个客观的整体性的把握,不会受别人这种谗言和污蔑的影响,这说明你拥有真正的明达的智慧,你是有定力的,你能看清事实,不管别人怎么样去下判断,但是你有自己的认知。
然后,孔子也强调:「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如果你能做到拥有这样的定力,无论你整天受打击、受否定,还是突然受大的诽谤和诬告,或者说有人向你告谁的状、说谁的坏话,你都不为所动。你能够对于事物有一个准确的、客观的、稳定的认识的话,那么「可谓远也已矣」,说明你也是有远见的,你不会被一时一地这个境界相所左右。 我们此时可以观想一下:假设在一个家庭当中,或者在一个单位当中,总是有人来否定我们,打击我们,天天说你这不行、那不行,这不行、那不行……你是如如不动,还是说天天生烦恼?或者好长时间了,大家(周围的人)都挺肯定你的,突然来一个人污蔑你怎么样、怎么样……你是如如不动,还是突然就被他所转?或者说,你身边有个人天天给你吹耳边风,说某某其他人(某某人)的坏话,你会不会受他的影响,还是说你依然保持客观的准确的认知?
所以,在生活的细节当中,最考验我们的修行是不是真的有定力。
我们来读一下: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那么我们也要保持一个习惯,就是「三省吾身」。我们一直建议大家,早晨起来先发愿,晚上睡前呢,总结一下这一天的收获;或者说,想一想这一天哪些事儿做得不太妥当,哪句话说的不太妥当,每天都做个总结,这样修行提升的速度会很快。
那么,当我们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反省自己的时候,也可能会发现——诶,那个人对我们的批评是有道理的,这个时候第二天我们就可以改正。
接下来,下一段也非常重要,也很实用。
过去我们一直远离政治,很少谈政治,但实际上,政治就是管理。政治放到国家的层面是政治,是治理国家;放到一个小的单位,一个团体,其实政治就是管理。包括我们的新小院儿,容纳二三十人,在这样一个团体当中,我们这里的政治就意味着管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问孔子,怎么样才能管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呀?
那么,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说了三个要点:你要想治理好国家呀,第一,确保老百姓衣食丰足,大家要吃饱饭;然后呢,你要有足够的兵力储备,军备充足;再一个呢,最好上下一心,老百姓特别信任政府,特别信任领导者。这三者都具足的话,这个国家一定是管理得特别好。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那么,子贡就问自己的老师,说:您提到了三个要点,那么这三个要点里,如果我们一定要砍一个下去(这三个一定要减掉一个),那您觉得先减掉哪个呢?孔子先减掉的是什么呢?——「军备」。他说,这三个如果一定要先砍掉一个,那就砍掉这个「军备」吧。
然后,子贡又问,如果不得已还得再砍掉一个,剩下的两个里再砍掉哪个呢?孔子就说,那就砍掉「让老百姓衣食丰足」这一条吧。
然后,强调最重要最重要的,在以上三点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民无信不立」!「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就是说,如果政府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不得民心的话,这个政府、这个政权是建立不起来的。
那么这句话,如果放到一个集体、一个单位当中,或者放到一个公司和企业里面,我们想一想:如果领导者不得民心,企业的老总不得民心,那么下属会为他卖力地干活吗?不可能的,是吧?一定要上下一条心,才特别有效率。
所以孔子强调的三点,对于治理国家、治理团体、治理企业,都很重要的三点:第一个,一定要让大家吃饱饭,这个粮食充足;第二点,军力储备要足够;第三点,一定要得到人民的信任,要得民心。
那么三者中,最最重要的是「得民心」!你是不是真的为人民服务,一心为人民的利益考虑的,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谁都不傻的,你是装出来的,还是实心实意的,大家都知道的。
所以这里讲的「民无信不立」,就是说统治者一定要得民心,领导者一定要得民心,得了民心,民信你,才会为你付出一切,付出全部。那么得了民心,上下一心的话,真的是无往而不利,做什么事都能成就的。
所以这一段呢,非常实用,无论你是当官,还是在企业里面,还是说在一个集体当中,甚至说在一个家庭里面——在一个家庭里面,我们也得先吃饱饭吧;然后这个「军备充足」,可以理解为我们身体要健康,要强壮;再一个,在一个家庭里面,最好也是和谐的、和睦的,家和才能万事兴。如果一个人,做人做事有问题,他家里有血缘关系的这些亲人都不信任他了,都很讨厌他,你想一想,他还怎么样出去与人打交道呢?根本就立不起来。
我们来读一下: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我们学习经典呢,主要是汲取这个传统文化里的精华用到我们当今,用到我们的当下。
这一段如果用在我们小院儿,假设妙觉去请教孔子了:我们小院怎么经营呀?孔子就说,你得先让大家吃饱饭,吃好饭;然后大家身体要健康,要强壮;然后呢,师兄们对于老师要有足够的信任。第一呢,老师的身口意各个方面要值得大家信任,要老师的心和师兄的心是同一个心,上下一心,这样这小院就能经营好,是吧?特别实用。
那么,我们就想: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还是「得民心」,对吧?我们有再好的硬件,提供再好的再美味的食物,如果老师有问题,或者如果监院管家有问题,不得民心了,小院肯定很快就垮了,是吧?
其实,精神基础决定这个物质,「精神决定物质」,精神是第一重要的,有了精神——就是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才会慢慢地有与之相匹配的比较美好的物质。
所以还是先修心,「心」是最重要的!
行,今天先学到这里,我们静心坐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