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庄子》03 “不乐复何如”
00:00
第003课·“不乐复何如”
万物适所适,
我自有归依。
贤尚贤多能,
贤贤各有志……
大家好!
这节课,庄子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上古时期,尧、舜、禹的尧帝想要把天下让位给许由的故事。
在正式看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尧、舜、禹的「尧帝」。
我们知道,他是上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而且,他治国有方,德才兼备。据说,他看上去为人比较严肃,但是又充满了恭敬心,做人做事比较谨慎。尧帝在位期间,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各个族群。而且,他在位期间曾经派神箭手「大羿」去射日,又派一个叫作「鲧(gǔn)」的人去治水。而且,尧帝还制定了历法,推广农耕,整饬百官(就是在官员体系上也做了一些合理的调整)。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曾经这样讲尧帝,说他是最理想的君主。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里讲:尧帝,「其仁如天」(他的仁德就像天一样),「其知如神」(尧帝的智慧就像神一样),「就之如日」(我们靠近尧帝就好像靠近太阳一样温暖、光明),「望之如云」(远远地望过去,尧帝又显得那样高贵、那样殊胜)……总的来讲,尧帝是一位非常有才,也非常有德的君王。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
那么,尧帝到了老年就考虑:让谁来做接班人呢?他听说了当时的才子许由非常具有贤德,他觉得天下要是交给许由就放心了,于是他就这样对许由说: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
他非常诚恳又怀着谦卑地对许由这个大才子说:您知道,当太阳、月亮出来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再点那个小火炬了,这个小火炬的光明,怎么能跟太阳、月亮的光明作比较呢?
这里,尧帝非常谦虚地把自己比喻成小火炬(小火把),他觉得自己的光明很小,而许由的光明很盛大,就像太阳、月亮一样。
尧帝还说:到了恰当的时节,该下的雨降下来的时候,农人就不需要再浇灌土地了(都已经下雨了,农人要是再去浇灌土地,不是做无用功吗?)
这里尧帝又把大才子许由比喻成「及时雨」,而自己就是「农人」。平常进行一些小小的灌溉,但是「及时雨」降下来了,农人就不需要再去浇地了。
他觉得:许由出现了,天下就应该交给许由,自己就应该退位。而且他尊许由为「夫子」(这是极高的敬称了)。说,「夫子立而天下治」(有您在,天下一定能治理得特别好),如果我还占着这个王位,我真觉得没有必要啊,所以我想把天下交给您,请您收下(意思是,我把王位交给您,天下就交给您来治理了)。
但是,大才子许由,他是超然物外的性格,他不太喜欢政治,也不太喜欢功名利禄这些。于是许由就回答尧帝说: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
大家都知道您治理天下治理得特别好,天下已经被治理得很好了;我再代替您走上王位,难道我是贪图「王位」这个名称吗?
许由说:
【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所谓的名望、名誉、名声,其实是真实(实际情况)的一个附属品。这个真实(实际情况)这边做好了,名声自然就来了,名望自然就有了。我不是一个贪图名望的人啊!
其实我们知道,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很多人对「王位」简直都是一直盯着;如果说真的能够有谁把天下交给自己,可能会像「范进中举」一样乐疯吧?但是,许由对于权力、地位一点儿兴趣也没有。他越是这样,越显示了他的这种无私、超然和大智慧,尧帝就越看重他。
当然,尧帝在想把天下让位给许由之前,也是对许由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他肯定不会冲动行事,这关乎天下所有人民的安危呀。但是许由拒绝了,他说,您治理天下治理得很好,我没有必要取而代之,再说我也不贪图那个名望、名声和权力、地位。
然后许由就举了个例子: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鹪鹩,就是善于筑巢的小鸟。)
鹪鹩这种善于筑巢的小鸟,它在深深的密林里要是筑巢(选个地方搭窝),它选一个合适的枝条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我的野心并不大,我现在生活得还可以。我就像「鹪鹩」那种小鸟,仅仅满足于一个合适的「树枝」就好了,我并不贪图整个森林啊)。
许由还说:
【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偃鼠就是鼹鼠。曾经有个动画片《鼹鼠的故事》,很多好朋友都看过,那个动画片里鼹鼠的形象特别可爱,特别乖巧。)
许由说:鼹鼠这种小动物,它要是到河边喝水,喝饱肚子就行了,它不会想要整条河呀(意思是,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吃饱喝足就可以了)。
【归休乎君!】
伟大的君王啊,您回去歇着吧(许由就劝尧帝回宫休息吧)。
【予无所用天下为。】
天下对我来说没用,我不感兴趣啊。我就像那个善于筑巢的小鸟,给我一根树枝就满足了;我就像那个到河边喝水的鼹鼠,喝饱肚子就满足了。我不贪图整片森林、整条河流,我现在已经挺快乐的啦!
因为尧帝执意想要把天下让位给许由,许由就放了个狠话: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其实这句话就是成语「越俎代庖」的发源地——出处。「庖人」是指厨师——做饭菜的人。几乎很多的家庭主妇也会做饭菜,但专业做饭菜的人叫厨师——庖人。)
许由说:就算是一个专业的厨师,他不想做饭了(懒得做饭了),「尸祝」(主管祭祀的人),在看到厨师就算是不做饭的时候,他也不会放下祭祀活动去忙着帮人做饭去呀。
(「尸祝」,就是主管祭祀的人。主管祭祀的人,他有他的本职工作要做:祭祀、祭神,主持仪式,或者帮助大家说一些祝福的语言……)
所以,「越俎代庖」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俎」是古时候装肉的容器,「樽」是古时候装酒的容器。古人在祭祀神灵的时候,有时还要给神明奉上酒肉之类(「樽」用来装酒,「俎」用来装肉)。那么尸祝(主管祭祀的这个人),他是按照仪轨搞祭祀,整天就接触樽、俎。
「越俎代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已经偏离了「俎」(偏离了我的本职工作),我放下了祭祀用的这些用品,然后去代替厨师做饭(就是说,这个主管祭祀的人真是不务正业,他该祭祀却不祭祀,放下祭祀用品去帮助厨师做饭了),这叫「越俎代庖」。它的引申含义是说:你放下了自己该做的本职工作,却到别人那里插一脚,这就是「越俎代庖」。
许由说:尧帝啊,您可是一国之君,就算您不想治国了,我也不会去帮忙的,那不是我要做的工作。
这里,他就用「庖人」(厨师)来代指尧帝,用「尸祝」(主管祭祀的人)代表自己。其实这里还有一层深意:厨师是很忙的(当国君是很忙碌、很辛苦的),而尸祝主管祭祀,只对神明负责,他是广大老百姓与神明的沟通渠道。那么相对来讲,主管祭祀的人(「尸祝」这个角色),其实也是有点儿超然的,也是有点儿灵异的,而许由喜欢这种工作要多一点儿,胜过当一个辛辛苦苦的君王。
可能有的好朋友听到这里会讲:许由是不是有点儿太自私了呀?他如果真的那么有才华,他用心地治理国家,不能利益更多人吗?为什么只求「小我」的快乐呢?但这是不能强求的——人各有志!
我们看到,长在荒郊野外的一些花啊,树啊——特别美,要是把它们挖出来移栽到了自己的院子里,可能这些花和树很快就死掉了。许由注定不是当君王的人,他有才华,但他的才华在精神思想领域。他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但是他的兴趣点不在治理国家,他的心不在那儿,他也治理不好呀!所以,「道」本身,它就是包容万物各种形式的存在,你以任何一种形式存在都可以,只要你快乐。
那么,传说尧帝还不止一次把王位让给许由,让了至少两次,都被许由拒绝了。后来想封一个官给许由当,许由跑掉了。听到让自己当官这样的话,许由甚至去河边洗洗耳朵(哎呀,好排斥这种语言,不想听到这样的语言,把耳朵洗一洗)……就是这样不想当官。
传说:许由,他在夏天经常在树上搭个「巢」住在树上,所以有人讲,他就是传说中的「巢父」(像鸟筑巢一样,在树上搭个窝)……他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座听《庄子》的这些好朋友,不知道有哪些是姓「许」的。许由,这个有浪漫主义情结的思想家,他其实是「许」姓的始祖。就是说,中华民族,这个「许」姓的源头,最开始姓「许」的人就是许由。也可以讲,「许由」是所有姓「许」人的祖先(是这样浪漫的一个祖先)。
那么庄子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因为庄子也是对王位、权势不感兴趣的,也是比较超然物外的。他讲这个故事,暗指他就是许由这样的人。如果真的一国之君想把天下让位给自己,庄子也一样会拒绝的。因为庄子(他)都能够「乘天地之正」,掌握宇宙万象,遨游于无穷无尽的精神世界中,他又怎么会贪图权力、地位、财、色等等呢?
后来到了东晋时期,我们知道有一位大诗人(也是文学家)陶渊明,我们怀疑他是不是许由再来呀?陶渊明也是特别喜欢田园生活,也是有严重的避世倾向。
其实,我个人在好多年前,一直到前阵子,也经常私下里跟一些好朋友讲:我到老了,就要去到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找一片地,弄个小房,就种种地,看看太阳……就过这样的生活——对于「田园生活」真是无限地向往!当我这样讲的时候,好多好朋友都说: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也是这样想的,到时候咱们搭伴吧!我当时想:哎呀,一搭伴可就没意思了……
也可能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初就是起于农耕文明,所以这种田园生活(农耕文明)就印在我们华夏民族的骨子里,好像很多好朋友都有这样的田园情结……
那么田园诗人的代表人物,就是东晋末刘宋初的陶渊明了。我们在这里一起回味陶渊明的几首诗,就当「望梅止渴」了。
第一首是《归园田居》(五首)当中的一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接下来这首是《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最后一首,是陶渊明在读《山海经》的时候写的(《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