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17 公孙丑上 “以德服人”
00:00
【原文】
孟子曰:“以力假[1]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2]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3]。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4]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5]不服。’此之谓也。”
【注释】
[1]假:借,凭借。
[2]待:等待,引申为依靠。
[3]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这两句均承上省略了主要动词“王”。
[4]赡:充足。
[5]思:助词,无实义。
【译文】
孟子说:“仰仗着实力然后假借仁义的名义去征伐可以称霸诸侯,称霸要凭借强大的国力来完成;依靠着道德来施行仁义能够让天下归服,这样做不需要强大的国家作为基础。商汤凭借着仅仅方圆七十里的土地便可以称王,文王凭借着仅仅百里的土地便可以称王。仰仗着实力来让人归顺的,百姓不会心悦诚服,只是因为自身的实力不够而暂时屈居人下;靠着道德来让人归顺,百姓才会真正心悦诚服,就如同七十多位弟子归顺孔子一样。《诗经》中曾说:‘从东到西,从南至北,没有不心悦诚服的。’就是这个意思。”
【解析】
这里讲述了“王道”与“霸道”的区别。所谓“霸道”,便是以力服人,其实被征服的人内心未必心悦诚服,这种方法也是孟子所反对的;所谓“王道”,则是以德服人,这样来归顺的人才真正心悦诚服,这也是孟子反复向君主们极力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