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礼记 > 正文内容

《礼记》摘要 057 “中庸”

恒宁传统文化乐园2个月前 (02-18)礼记374

00:00

【原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1),渊渊其渊(2),浩浩其天(3)!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注释】

(1)肫肫(zhūn):郑注:“恳诚貌也。”

(2)渊渊:朱熹说,静深貌。

(3)浩浩:广大的样子。

【译文】

唯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掌握纵横天下的大纲,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才能知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还需要偏倚什么吗?他的仁爱多么诚恳,他的思想多么深沉,他的德行多么博大!如果不是本来就聪明睿智而又通晓天德的人,有谁能够知道呢?

image.png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恒宁国学 | 醍醐学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engningguoxue.com/?id=716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礼记》摘要 056 “中庸”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礼记》摘要 057 “中庸”” 的相关文章

《礼记》摘要 002 “直而勿有”

《礼记》摘要 002 “直而勿有”

【原文】贤者狎而敬之(1),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2),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3),安安而能迁(4)。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5),很毋求胜(6),分毋求多。疑事毋质(7),直而勿有(8)。【注释】(1)贤者:有道德、才能之人。狎(xiá):亲近。(2)爱:喜爱。与下文“憎”相对。恶(wù):缺点。...

《礼记》摘要 003 “礼的意义”

《礼记》摘要 003 “礼的意义”

【原文】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1)。礼,不妄说人(2),不辞费(3)。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4)。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5),礼之质也(6)。【注释】(1)定亲疏:孔疏:“五服之内,大功已上服粗者为亲,小功已下服精者为疏。”决嫌疑:孙希旦说:“彼此相淆谓之嫌,是非...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