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庄子》05 “无用之用”
00:00
第005课·“无用之用”
有用之用,
速用殆尽。
无用之用,
逍遥永恒……
大家好!
今天的这节课是庄子的朋友「惠子」和庄子的一些对话,里面包含着好几个小故事,都非常地有趣味性,我们来看一下: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有一次,惠子对庄子说:魏国的国王(魏王)赠送给了我一些「大瓠之种」(大葫芦种子)。惠子说,我就把这些大葫芦种子种下了,后来成熟了,看着这个葫芦实在是太大了,估计容积能有五石(dàn)。
我们知道,在古时候,「石」作量词的时候,通常读「dàn」,「五石」其实就是五十斗(一斗大概有12.5斤)。也就是说,惠子的这个大葫芦要装就能装625斤的物品。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惠子说:我要是用这个大葫芦来装水浆,装是能装很多,能装625斤水。但是,这个葫芦壳的硬度又不能够支撑我移动这个大葫芦。这个大葫芦放在地上装水(装这么多)是没问题,但是动不了呀,一动可能就碎了(它硬度不够,容积是很大的)。
惠子说:我这个大葫芦(我想了想),要是把它从中间劈开做瓢的话,这个瓢也太大了,不知道装什么好呀。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我这个大葫芦大是真够大,但是做什么用呢?——不知道。因为它没有用,后来我就把它给毁掉了。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然后,庄子就说:「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唉,可惜了呀……「夫子」(这是个敬称),您真的是不太擅长用「大」的东西呀,我给您讲个故事吧(下面是庄子讲的一个故事)!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庄子说:宋国有个人,「有善为不龟( jūn)手之药者」。
说:宋国有个人,他善于生产那种让手不皴裂的药(就是护手的药)。这个人世世代代「以洴澼絖为事」,就是要漂洗丝絮来做药。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有位客人听说了这种药,药效不错,就想来买这个药方,用百两金来买这个药方。这个宋国人有点儿动心,他就把整个家族的人聚集在一起讨论、商量,说:你看,我们世世代代为了做这个护手的药,就不停地要漂洗丝絮,也很辛苦。卖药的时候,每次赚不了多少钱(「不过数金」就是赚一点小钱,也不多)。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现在有人来买我们的药方了,要是卖了的话,一下子可以收获百两金,我们卖不卖呢(跟族人商量)?到最后,族人同意了,宋国人就把护手的药的药方卖给了这个花百两金来买的人。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庄子说:客人得到了药方,就去游说吴王(游说吴国的国王),说:我这个药方可以防止手皴裂,可以增强战士们的战斗力(就这样讲)。
当时,恰逢越国发兵入侵(越国发起了战争),吴王就派有护手药方的这个人,带着这些战士们去迎战……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当时正值冬天,吴国的这些战士们跟越国的战士们打的是水战。我们知道,靠着水,又是冬天,很冷,湿冷湿冷的,容易生冻疮,是吧?有的时候(严重的),手还会裂开、流血……
因为越国的这些战士们没有这种护手的药方,战士们手生了冻疮,然后有的可能手皴裂了,那么握武器的时候就握不紧了,战斗力就下降了。
但是,吴国这边靠着护手的药方,确实增强了战士们的战斗力,就大败越人,吴国就获得了大胜了。吴王当时很高兴,就割了块地封给了这个来游说自己的这个人。
庄子对惠子说,你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这个防止手皴裂的药方是同一个药方,看放在谁的手里用啊!你看这个聪明人,他买来药方游说吴王,帮助吴王提升了战斗力,后来得到了封赏,当官了;但是同一个药方,要是还在宋国人手里,他们家还世世代代地漂洗丝絮,还在干苦力活呢!
同一个药方(你看)放在不同人的手里,这用法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啊……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然后,庄子就对惠子说:现在你看,你有这么大的大葫芦,能装五石(dàn)这么多的东西,你怎么不考虑把这个大葫芦绑在腰上,做个大船呢?要是能够把这个大葫芦绑在腰上,做个大船,你就可以漂浮在江湖,游来游去,多自在呀!你为什么担忧,说这个葫芦的容积太大了,还不知道装什么呢?就不装东西呗,不装,让它完整,做个船不好吗?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说:惠子,你是不是心里长草了呀?怎么这么愚笨呢?
然后,惠子是怎么回答庄子的呢?他其实不太同意庄子的建议。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我们其实觉得庄子很浪漫、很有想象力、创意很不错……但惠子说:我有个大树,别人都叫这个树为「臭椿树」。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这个臭椿树的主干长得臃肿、疙疙瘩瘩的,「不中绳墨」(「绳墨」就是木匠用来量直线用的一种工具)。说:这个臭椿树虽然大,但是主干臃肿、疙疙瘩瘩,木匠一看,用不到它(它不是块好料)。
而且,臭椿树的小枝条也卷曲,「不中规矩」(「规」就是量圆形用的工具,「矩」就是量方形用的工具)。说:「小枝卷曲不中规矩」,就是说「主干」也没用,「小枝」也没用。
【立之涂,匠者不顾。】
惠子说:我这么大的一个臭椿树,就长在路边,但是「匠者不顾」,木匠看都不看他一眼,因为它不是块好材料。
惠子对庄子说: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说:你今天的这番话(你的建议),说把大葫芦当个船用,听上去是很浪漫、很大气的,但是没有实际价值。我把它做成船,漂到哪里去啊?你的建议虽然听上去很好,但是没有实际价值,大家都不会听的。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然后,庄子就回答说:「子独不见狸狌乎?」(「狸」就是野猫;「狌」就是黄鼠狼)。
说:惠子啊!你难道没有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它们平常走路的时候,低着身子,就是离地面很低的(那样的),走路小心翼翼地走,就等候抓到小动物。
【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野猫、黄鼠狼「东西跳梁,不辟高下」,向东、向西跳来跳去的,高下都不受障碍。它们虽然这样的机灵,感觉很善于经营算计的。但是,到最后,「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了。野猫、黄鼠狼看上去是很机灵的、很聪明的,精于算计,但到最后,不是被捕动物的那种工具捉到,就是会死在人们设的各种网当中啊!
【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庄子说:再想想那种「斄牛」吧(就是大牦牛),这大牦牛大是够大,身子板也是「大若垂天之云」,像天上的一片大云彩一样大。大牦牛大是大,但是它却不能捉老鼠呀!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庄子对惠子说:你现在有这么大的大臭椿树,为什么要担忧它没有用处呢?你可以「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呀!
说:这么大的大树,你干嘛不把它放在「无何有之乡」,就是不要担忧它作什么用处,不要担忧没有木匠看上它,干嘛要担忧呢?不要思虑这些事,「无何有之乡」就是你什么也不要多想。
「广莫之野」,当你不操心、不担忧的时候,你的心灵状态就是比较舒适的、空旷的、自在的。
「彷徨乎无为其侧」,这个大树为什么一定要非得木匠看上它(当木材),才实现了它的价值呢?这个大树「无为」也挺好的呀!就让它这样无为呗!你就可以逍遥自在地躺在这个大树底下,这样躺在底下也挺浪漫的,是吧?然后可以遮遮太阳……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说:正是因为没有木匠能看上你这个大的臭椿树,所以它就不用遭受刀、斧子的砍伐,没有谁会害它,因为它无用啊!不知道作什么用好,所以谁也看不上它,谁也不伤害它,这不挺好的吗?他就逃离了各种困苦了……
那么,看到这里,我们就了解到:庄子看似消极,其实他是一个消极的乐观主义者,他非常乐观。他的「消极」表现在他不想参与世事,他一直想要避世,超然物外;他的「积极乐观」在于,世间人认为错的,他可能会认为对,世间人觉得不好的,他可能会认为挺好。他总是以另一个视角看问题,总是会给我们一些新鲜的刺激,就好像头脑风暴一样。
世间人天天忙忙碌碌,忙的都是「有为法」,总是觉得一直要做点事情,看到任何事物都想着:哎呀,我要用它要干点什么?总是这样想……
但是庄子就不是了,他就是蛮喜欢「无为」的,就觉得:什么不做也挺好的呀,不参与也挺好的呀,为什么一定要做呢?这么大的葫芦,别人觉得没用,他说我可以用它当船,可以在江湖漂浮;大臭椿树,木匠看不上,惠子也觉得这个树不太好,但庄子说:那我们就躺在树底下享受就好了,这个树因为无用而安全了,不受伤害了,不是也挺好的吗?——看看庄子的这个思维,其实也是蛮有趣味性。
到这里,《庄子·内篇》的《逍遥游》就结束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五个段落。
《逍遥游》的第一个段落讲的是,北海有一种很大的鱼,能够变成很大的鸟,飞到南海「天池」去。然后,知了和小斑鸠不理解大鹏鸟为什么要飞那么远,那么高?庄子就慨叹,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你们又怎么会懂呢?
第二个段落是商汤与棘的对话,也是讲的大鱼、大鸟的故事。这里提到:生活在小沼泽地的雀鸟,也是不能够理解大鹏鸟。后面又讲宋荣子和列子虽然比较超脱自在,但是还有欠缺,因为他们没有像庄子一样「乘天地之真理,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仅仅是我放下世间的这一切,仅仅是逃离,这并不是庄子的境界,庄子在这种放下逃离之外,还充满着无尽的智慧,他秉承着无量的「真理」,这是个关键,这是庄子区别于宋荣子、列子等等先人的很多要点。但是庄子的境界太高了,他也感慨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第三个段落是尧帝让位给许由,但是被许由拒绝了的故事。其实,庄子也是借着许由之口,来表达自己对于世间俗世以及政事的一种厌恶。
《逍遥游》的第四个段落讲的是肩吾和连叔的对话,听到了楚国狂人接舆所讲的,说「神山有神人」的这些事情。肩吾说他一点儿都不相信,但是连叔说他很信,而且还嘲笑肩吾就好像智慧上的盲人和聋子一样。
这里提到了神人的一些境界,其实也是庄子的境界。庄子是一直很巧妙地用各种手法来表达自己,用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以不同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思想。
神人,「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这句话是关键句,大家要仔细地体味「旁礴万物以为一」的境界——与万物同体的这种境界。修到了这种境界,就不会被世间任何事物所伤害,这个世间发生任何的灾难也伤不到我们。
那么,《逍遥游》的第五个段落就是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惠子和庄子的对话。关于大葫芦的故事、关于护手的药的故事、关于大臭椿树的故事等等。
这样《逍遥游》从头至尾地学下来,大家仔细体味一下什么是庄子心中的「逍遥」呢?这种「逍遥」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的,不仅仅靠的是我要厌世弃世——不是!
庄子的「逍遥」在「放下」之外,一定要靠「智慧」立起来,不然他就跟列子、宋荣子也没什么区别了。
那么,「游」其实就是「无所期求地存在着」,不是刻意地我要游到哪儿……庄子的《逍遥游》其实就是「很自在地存在着」……因为他求这种「无为」、「无用」,认为「无用」也是一种「用」,还很安全,挺好的。所以,庄子其实体现的就是「道」本身。
道本身「旁礴万物以为一」,充满着无量的真理……
不动而动,动而不动。
不为而为,无用而用……
《逍遥游》,其实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