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庄子》15 “庖丁解牛”

00:00

内篇·养生主

015课·“庖丁解牛”

随其可而可之,

随其乐而乐之……

大家好!

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庄子·内篇》的《养生主》。

开篇也非常地漂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智慧是无穷的;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探索那无穷无尽的知识与智慧……实在是太困难了!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虽然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探寻那无限的知识、智慧非常困难;但就此停止,不再学了,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已经知道一切的人,这样却太吓人了!

所以,庄子的意思是:虽然知识、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还是要去探索和追寻……绝对不能得少为足,就此停止,这是太可笑的,也是太可怕的事情。

庄子说: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大家不要只追求眼前的利益,眼光要看得长远一点儿——你可能做了很多的善事,但是好名声并没有马上地眷顾你(并不是说,我一做好事,就会得到一个好名声——不一定),但我们不要贪求好名声而去做善事;那么,你可能做了一些恶事,短期内没有看到恶报,也不要怀着侥幸心理,就一直造恶,以为没有恶报。

不管行善还是造恶,目光都要看得长远一点儿,不要只看眼前。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这里的「督」,是指的「督脉」。

在座听课的好朋友中,有很多学过道家,或者练过气功,也有一些学过中医,知道我们人体有「任督」二脉。任脉是在前面走的,督脉是在后背那儿走的,督脉(它)是后背正中的一条脉线。

庄子说:我们要像督脉那样「中正」。他没有讲任脉,讲的是督脉,督脉在后背走,后背的中间,这样一直走下去……就是说,我们要背靠着「中正」。

什么是「中正」啊?就是完全无私,完全客观,这样才有真正的公正。要处在这种完全无私客观的「中正」的状态里,我们才可以保全我们的身家性命。「中正」,意味着你无私,就不会再去造恶事了,是吧?也不会急功近利地贪求短期的名望、名声……

那么,背靠着「中正」,以「中正」为我们的核心,永远无私和客观,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完全,变得完善,甚至变得圆满。

如果我们可以很好地呵护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孝养我们的父母双亲,我们也可以非常平安地享尽天年。

所以,庄子认为「养身」的前提是什么呀?还是「养心」——要无私,要客观公正,这个很重要!「督脉」,给人一种很中正的感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接下来,庄子就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多好朋友都很熟悉,曾经有一度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收录过这个故事——《庖丁解牛》。

「庖丁」,「庖」,是指厨师。我们在讲「越俎代庖」那个成语的来历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了,这个「庖」是代表厨师;这个「丁」就是人丁、师傅的意思。当然,有的资料里说,这个「庖丁」就是一个姓丁的厨师;我们不这样认为,这个「丁」,在这里有点像语气助词,就是给人做饭的厨师,是这个意思。那既然是厨师,我们知道,他们很专业,所以刀工就很好。

这故事就讲,说有个厨师给文惠君解牛(就是给这个梁惠王宰杀牛),这个厨师宰杀牛的过程,非常有艺术性,说: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这个厨师给梁惠王宰杀牛的过程,动作非常地优美,就像跳舞一样;然后,发出的声音,就非常符合节奏,就像音律一样动听。

说这个厨师手这么一摸牛,肩膀靠在合适的位置,脚踩在合适的位置,膝盖也抵在合适的位置,「砉然响然」,就是随着刀,刀走到哪儿,这个牛的皮和它的肉就分开了。

「砉然」,代表皮肉分离的声音,或者说皮和骨头分离的声音。

这个地方,其实是读砉(xū),不是读砉(huā)然,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这个地方应该是砉(xū)。它是有点儿拟声的意思,就拟那个皮和肉,或者皮和骨将分离时的那个声音,有一种类似嘘、嘘……的感觉。

「奏刀騞然」,就是说,一刀捅进去,甚至让人有一种快感一样的;就是很干脆利落的,这个刀就捅进去了。

「莫不中音」,就是厨师给梁惠王杀牛(宰牛)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好像就很有节奏感一样。

「合于《桑林》之舞」,这个《桑林》是「殷汤」时的一种音乐的名字;那这个《经首》是尧帝时的一种音乐,《咸池》当中的一个乐章的名字。就是说,这个厨师在宰杀牛的的过程中,他无论是动作还是发出的声音,都很有艺术性。明明宰杀牛是非常残忍的一件事情,但是,这个厨师却把它变得很有美感,很有艺术性。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盍至此乎?”】

然后,文惠君(也就是梁惠王)就很感慨,说:「嘻,善哉!技盍至此乎」?

这个「盖」,就通那个「盍」。

梁惠王一看这个厨师宰杀牛行云流水一般,感叹:「嘻」(这是个语气助词),「善哉」,哎呀,这技术太高超了!「技盍至此乎」?您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呢?——这残忍的事,干得这么有艺术性,有美感。

【在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然后,这个庖丁(也就是厨师),他就放下刀,对梁惠王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臣」,是一个很谦卑的自称,因为面对梁惠王,这个厨师也是很恭敬。他说:其实小的(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了(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越了技术层面了)。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厨师对梁惠王说:记得我最开始在宰杀牛的时候,我面对的就是一整头牛(这牛在我面前就是一整头牛),但是,总是宰杀牛,宰杀牛……这样子,三年过去之后,这牛来到我面前,它就不是整头牛了;就好像我已经把这个牛肢解开了一样,就好像能透视到这个牛的整个身体结构一样了。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说:到了现在(宰杀牛这么久了),我现在基本上不用眼睛去看牛了(不需要用眼睛去看牛的身体结构之类的);就以「神遇」,就怀着一种直觉和本能,我就能了解这个牛。

「官知止而神欲行」,就是说,我的器官好像都停止运行了,就比如说:我眼睛不用去看了,耳朵也不用听了……就好像我的觉知器官都不需要起作用了;但是「神欲行」,就是我这个「灵神」能够自由地起作用,完成我该干的事。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这里厨师就是说:我现在就是靠着本能,凭着直觉,也可能靠着「灵神」的作用,我就本能地就能够依照着牛的天然生理结构,把刀插入到牛的筋骨连接处的比较大的缝隙里面;然后,引导这个刀走那个骨头尖的空穴(避免刀撞到骨头或者砍到骨头之类的,就是能够给我的刀找到一个合适的通路)。

「因其固然」,就是基本上也是按照牛的本来的生理结构去走(走我的刀);但是,走那些筋骨之间的缝隙,或者骨节之间的孔穴呀,就走那样的通路(通道)。

「技经肯綮之未尝」,就是我在走我这个刀的时候,我几乎都没有碰到过牛的经络相连接的地方,或者筋骨交错的地方,我都避开了(避开了那些比较复杂的一些结构,我都避开了)。

「而况大軱乎」,那么,我在走刀的时候,总是走这些合适的通路(通道),就没有遇到过阻碍,就连经络相连的或者说筋骨交错的复杂之处,我这刀都没有撞到过。那就别说砍到什么比较坚硬的大骨头了,那太伤刀了,从来没有!

然后,这个厨师又对梁惠王说: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说:一般比较好的厨师,他们一年换一次刀,这个刀还是会有损伤的;那么,像族群里很普通的那种厨师的话,可能一个月就要换一次刀了,这个刀有的都砍折了(他们找不准位置嘛,非常费刀)。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这个「硎」,就是磨刀石。

这个庖丁(厨师)对梁惠王说:到今天我这把刀都用了十九年了,靠着这把刀,我宰杀的牛也有数千头了!但是,我这把刀的刀刃,您看看,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完的崭新的一样。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

这里就是「游刃有余」这个成语的出处和来历了。

厨师对梁惠王说:牛的骨节之间它有一些空隙,我就把刀走在那些空隙之处,这个刀磨得很锋利,刀刃就几乎没什么厚度,用这样几乎没什么厚度的刀刃,放到牛的骨头节中间的空隙里面去,畅通无阻啊——「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馀地矣」。

「恢恢乎」,就是畅通无阻的感觉,没有任何障碍的感觉。很畅快地,刀就在这骨缝间、骨节间就这样游走……这样游走呢,好像还剩了一些空间一样的——「游刃有余」,就形容非常轻松自如、自在的意思。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所以,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了,这个刀刃还像新磨的一样。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虽然,这个厨师宰杀牛的技艺相当地娴熟了,但是他并没有骄傲(没有傲慢)。每一次到达一个族群里(古时候说,一百个家庭凑在一起就是个族了,就是个族群了),到了族群里宰杀牛,比如说:有人听说这个厨师技艺高超,就把他请到族群里,让他宰杀某一头牛,甚至那种牛脾气又不太好,宰杀那些比较有难度的牛。

那么,这个厨师一看,这个牛脾气大,也不好宰杀,他就会「怵然为戒」,就会小心翼翼的;「视为止」,就是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好像视线都停止了,认真地去看这个牛;「行为迟」,就是行动很缓慢,不到关键时刻先不行动;「动刀甚微」,在动刀的时候,很谨慎、很谨慎,这个幅度可能比较小,在找到合适的时机之前,找到合适的位置之前,他先不动刀。

一旦动刀,就「謋然已解」——一动刀就歘歘的……行云流水,一下子这个过程就走完了(很快就走完了这个过程);这个牛的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土委地」,就好像散落的泥土,一下就瘫在大地上一样,就是这么快!

说「天下武功,无快不破」!要么不走刀;要走,一下子就走完全过程,非常快。那这么快的话呢,能节省时间,减少了牛的痛苦,也能够避免牛的激烈反抗,是吧?非常顺畅!那这样,别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呢,可能牛已经被肢解完了……

然后,这个厨师就提着刀,站在这里,这样就放心了,这个事圆满完成了。

「为之四顾」,就是四个方向都看一下,也放松一下心情;「为之踌躇满志」,然后,感觉这个事做得比较不错,也是比较满意。

「踌躇满志」这个成语也是出处在这里,说这件事完成得很好,非常地自信,也饱含着喜悦,是这样的状态。

然后,就把刀擦干净,就收起来了,就这样。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然后,文惠君(也就是梁惠王),他就赞叹这个厨师,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太好了,讲得太好了!我听了您的这番话,我感觉我悟得了「养生」的道理(我知道我该怎么养生了)。

当然,我们曾经在小学课本中,学《庖丁解牛》的故事的时候,「每至于族」,把这个「族」,他给翻译成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其实这个不太对。

因为前面已经讲了,就是庖丁(他)非常善于宰杀牛,他会把刀导引到最适合的这个通道,会走筋骨连接处的空隙(骨节间的这个空穴),走这样的地方,会避开很复杂的这种经络相连,或者筋骨交错处……这个地方都已经讲过了——「技经肯綮之未尝」,他会避开那种不好走刀的地方——他避开。

所以,这个地方到了后面「每至于族」,他就不是说「要到了筋骨连接处,经络相连的这些地方」……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族」就是族群,就是人众的聚集处的地方,是这个意思。

我们知道,这个厨师宰杀牛,他有可能是在自己平常的工作环境中,别人把牛牵过来;这个牛在路上也经历了很长时间了,心里也有数,自己要干嘛去,要走向死亡了……然后,基本上反抗的心也就歇下来了,就比较逆来顺受,这种牛就好宰杀。

但是,有人知道这个厨师,他的刀法厉害,就把他请到一些部落,一些族群当中,让他去宰杀那些非常难宰杀的烈牛(就是脾气非常大的牛),确实有这样的牛,可能还会跑起来伤人的牛。无论是什么种类的牛,都有脾气好的,脾气不好的。那么,脾气不好的这种牛,一般人宰杀不了,那就要请刀法一流的厨师了,所以,他就会被请到部落里呀,或者族群里呀,去宰杀那些难宰杀的牛。

那么,这个厨师,他虽然技艺高超,见到这样的难宰杀的牛,「吾见其难为」,知道不好宰杀,他反而会更加地小心谨慎。在起刀之前不会鲁莽冲动,但一起刀,就「刀起牛落」(这个牛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像散落的泥土一样,直接就摊在地上了),就是这么快!

这个地方,有点儿像武侠小说一样。

那么,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下:庄子首先给我们讲的是知识、智慧是无限的,无穷无尽的……但是,我们依然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这无限的知识、智慧和真理——我们要这样做,虽然很困难也要去做,但是不能因为困难就止步不前,自以为知,自以为是。

然后又讲,我们不要过于急功近利:不要觉得我做了善事,别人也没夸我,这个好名声我也没得到,我就不做善事了;或者我做了恶事,短期内也没有恶报,所以我就尽情造恶……不要这样鼠目寸光,不要目光短浅!

然后,庄子又说:「缘督以为经」——像「督脉」一样中正,就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因为我们学了《逍遥游》,学了《齐物论》,知道庄子是非常仁慈,有大爱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去了解他其他的文章,我们才能够真正领会庄子的思想,而不会有偏差。

这里说,我们要无私、客观、中正……像我们的督脉一样,才可以保证我们的身心健康,这是庄子对于「养生」的看法。

接下来,「庖丁解牛」的故事讲完之后,梁惠王说,他学到了养生的方法。我们看看庖丁是怎么解牛的:首先,他给梁惠王展示宰杀牛的过程已经非常有艺术性,有美感了,远离了残忍和血腥,就感觉好像是在看跳舞,在听音乐一样……

——那怎么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庖丁(他)说:他所爱的是「道」,不仅仅是那个「技术」。什么是「道」呢?——是从万象中抽离,时刻松空,到处遍在……那个是「道」啊!

这个非常擅长宰杀牛的庖丁,他认为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厨师,他是一个好「道」者,合「道」者(与「道」合一了)。那么,在「道」的这种全体性的智慧中去看一头牛,他就可以透视牛了,是吧?练了三年之后,一头牛到他面前,他看的就是牛的那些筋骨啊,脉络啊,刀应该走的通路啊……看的就是这些,已经不是蒙着皮毛的牛了。

以「道体」观万物,这样做到,哪怕你的原有的身体器官,比如说:眼睛不再看,耳朵不再听……哪怕原有的身体器官歇下了它的功能,你都能够靠着你的「神」,你的「灵觉」,靠着你的「超意识」来完成你该做的事情。「依乎天理」,就随顺着天之理,「天理」其实还是「道之理」。

让刀走在所有的没有障碍的路径当中,这个刀基本上就不会损伤。好一点的厨师一年换一次刀;很一般的厨师,或者刚当厨师的这些菜鸟级别的厨师,可能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刀,甚至更频繁,是不是?刀总是砍到骨头,甚至就砍折了;要么就是砍到了某个位置,拔不出来了。

但是,这位擅长解牛的厨师,他的刀用了十九年,就跟新的一样。这十九年不是说「歇着没用」,宰杀了数千头牛,但是因为速度快,牛反而不那么痛苦;你要是速度很慢,它是真痛苦,是吧?无论它怎么样痛苦地嚎叫着,你还是要继续这个宰杀的过程;但速度快,牛还没反应过来,可能过程结束了,这也是好事了。

所以,如果一定要当厨师,那就祈求厨师的技艺高超一些;技艺高超,就是这个刀不会硬碰硬啊,对吧?他用「巧力」,他不费力呀!

要走在「空隙之处」——这确实是养生的方法。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要留有「空白」,留有「空间」,不要什么什么都塞得满满的。包括我们吃东西,像《弟子规》提到:吃东西不要吃得过饱,是不是?如果吃东西吃得过饱,胃里没有足够活动的空间了,就会非常疲惫,长久下来可能会得胃病,以及又衍生出「三高」之类的疾病,是吧?

让我们的身体留有合适的空隙,让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也留有一定的空隙和空白。这样,我们才能「恢恢乎游刃有余」,自在无碍啊……这确实是「养生」的方法。

而说「刀刃无厚,以无厚入有间」,这个地方又感觉「道」好像在讲,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刀刃磨得很锋利,在自己这儿下功夫;刀刃磨得很锋利,就意味着这个刀很薄很薄的(刀很薄),那刀很薄又入到了一定的空间里,它就「自在无碍」……磨刀的过程,就是向自己下狠手,使劲「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磨砺自己」的过程!

那么,「入有间」,就是对「外在」不要有过多的祈求。这牛,它有大小,那么不同大小的牛,其实它的骨节之间的缝隙,经络之间的缝隙,其实也是有大小的;但是,当这个刀很薄很薄的时候,它就不害怕你这个「路径」是宽还是窄了。因为这个刀足够的薄,就是说在自己这边用功用到了极致,他就不再苛求外在环境怎么样了。不管你这个牛的这个骨缝有多宽有多窄,这个刀在里面都是「恢恢乎游刃还有余地」的……所以,自己这边要做好。你要是用个很厚的钝刀,你去宰牛,肯定是不行,是吧?

所以,「养生」的方法,其实也是生命、生活的技巧!

再一个,就是即便我们在某个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或者成就,技艺相当的高超,得到万人恭敬的时候,还是要有「谦卑心」,要「谨慎」!尤其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状况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地谨慎,而且要讲究技巧——什么时候动刀,这个刀用多大的力,走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确保整个过程非常顺畅……这些其实都是「艺术」,也都是「道」。

到最后,庖丁把很难宰杀的牛宰完之后,擦擦刀,收起来了,这也代表「功成而身退」!功成而不居,而身退——「该显则显,该隐则隐」,这都是「道」啊!

所以,梁惠王才感慨,说:听了这个厨师的这番话呀,我学到了「养生」的技巧!

养生不仅仅是养「肉身」的生命,也养「心灵」的健康!

好,感谢庄子!

这就是庄子所讲的「养生」……


相关文章

探寻《庄子》01“深山有高人”

探寻《庄子》01“深山有高人”

内篇·逍遥游第001课·“深山有高人”深山有高人,其名曰庄子。万妙不离玄,玄极入真门……大家好!今天开始我们来深入庄子的精神世界……我们都知道,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我国浪漫主义...

探寻《庄子》02 “圣人无名”

探寻《庄子》02 “圣人无名”

第002课·“圣人无名”远时有高人,遗世而独立。放旷无能知,天地莫能识……大家好!上节课,庄子给我们讲了一个北海的大鱼变成大鸟,飞到南海「天池」的故事……接下来,就换了一个视角,讲商朝的开国之君(也就...

探寻《庄子》03 “不乐复何如”

探寻《庄子》03 “不乐复何如”

第003课·“不乐复何如”万物适所适,我自有归依。贤尚贤多能,贤贤各有志……大家好!这节课,庄子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上古时期,尧、舜、禹的尧帝想要把天下让位给许由的故事。在正式看这个故事之前...

探寻《庄子》04 “神山与神人”

探寻《庄子》04 “神山与神人”

第004课·“神山与神人”若非神人辈,何于神人会。神地神人居,归神则不昧……大家好!这节课,庄子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是「肩吾」和「连叔」的故事。我手头的资料里讲,说肩吾和连叔在历史上并不存在,是庄子...

探寻《庄子》05 “无用之用”

探寻《庄子》05 “无用之用”

第005课·“无用之用”有用之用,速用殆尽。无用之用,逍遥永恒……大家好!今天的这节课是庄子的朋友「惠子」和庄子的一些对话,里面包含着好几个小故事,都非常地有趣味性,我们来看一下:【惠子谓庄子曰:“魏...

探寻《庄子》06 “诸子百家, 庄子第一”

探寻《庄子》06 “诸子百家, 庄子第一”

内篇·齐物论第006课·“诸子百家,庄子第一”退,明辨万象以为知,入,善合万知以为慧……大家好!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一下《庄子·内篇》的《齐物论》。《齐物论》的开篇是两个人的对话——「南郭子綦」与「颜...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