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05 梁惠王上 “宣王之慈”

00:00

【原文】

齐宣王[1]问曰:“齐桓、晋文[2]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3],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4]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5]?’对曰:‘将以衅钟[6]。’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7],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8]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9]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10]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11]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注释】

[1]齐宣王:齐威王之子,约公元前319至公元前301年在位。

[2]齐桓、晋文:指齐桓公、晋文公。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为“春秋五霸”之一。

[3]无以:不得不。“以”同“已”。

[4]胡龁(hé):人名,齐宣王身边的大臣。

[5]之:动词,去,往。

[6]衅(xìn)钟:古代的礼节之一,凡是国家的新器物或者宗庙开始投入使用之时,便会杀牲口取血,用来祭祀。这里是指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中。

[7]觳(hú)觫(sù):因为害怕而发抖的样子。

[8]爱:吝啬。

[9]褊(biǎn):衣服狭小。

[10]异:动词,奇怪,诧异,责怪。

[11]隐:疼爱,可怜。

【译文】

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期称霸的事情,给我说说可以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并没有谈起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情,因此后世并没有流传,我也没有听说过。如果大王一定让我说,我就讲讲用德行来征服天下的道理吧!”

宣王问:“怎样的德行能够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百姓就可以了。用这种方法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

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宣王说:“为什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曾经听胡龁说起过您的一件事,据说有一天您坐在大殿上看见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路过,您看到之后,就问:‘准备将牛牵到哪里去?’牵牛的人回答说:‘准备杀掉来取血祭钟。’您便说:‘将它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它瑟瑟发抖的样子,就仿佛看到毫无过错的人被处以死刑一般。’牵牛的人问:‘那么不需要祭钟了吗?’您说:‘怎么能不祭钟呢?就用羊来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没有这样一件事?”

宣王回答说:“确实有这件事。”

孟子接着说:“凭大王如此的仁义之心便可以统一天下了。百姓们听说这件事都认为您太过小气,但我明白您并不是小气,而是于心不忍。”

宣王说:“是,确实有百姓认为我太过小气。虽然齐国并不大,但是我也不至于小气到连一头牛都舍不得杀。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它瑟瑟发抖的样子,就像是一个没有罪的人被判处死刑一样,所以才会用羊来取代它。”

孟子说:“大王也不要责怪百姓认为您小气。他们看到的只是您用体形比牛小的羊来代替牛,哪里知道其中的深意?何况,如果大王是因为不忍心看到牛毫无过错被宰杀,那么如此看来,羊与牛又有什么分别呢?”

宣王笑着说:“不错,关于这一点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心理。我确实不是因为舍不得一头牛而用羊去代替,但老百姓这样认为,也确实有他们的道理。”

孟子说:“不要紧。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因为您当时只看到了牛并没有见到羊。对于君子来说,这些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被处死,听到它们的哀嚎声,更不忍心去吃它们的肉。因此,君子应当远离厨房。”

【解析】

齐宣王含蓄委婉地向孟子请教历史问题:“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其实他最关心的事情还是如何称霸天下。因为齐桓公与晋文公都是靠着“霸道”在春秋时期称霸天下的。不过,齐宣王没有料到,孟子素来反对“霸道”,因此当孟子听到这个问题之后,首先拒绝给齐宣王讲“霸道”而选择给他讲“王道”,也就是不靠武力取胜,而是靠道德来教化,靠仁政来统一天下,让天下归服。

这一段“君子远庖厨”的心理解析,是孟子最常采用的手法,深入浅出,切中要害。它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唤醒齐宣王心中“不忍”的仁慈之心。只要齐宣王的仁义之心被唤醒,那么仁政、王道便有了可以生长的土壤,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image.png

相关文章

《孟子》01 梁惠王上 “唯利必危”

《孟子》01 梁惠王上 “唯利必危”

前言《孟子》乃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孟子名轲,表字无传,战国时期邹国人。具体生卒年不详,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其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其...

《孟子》02 梁惠王上 “有德与无德”

《孟子》02 梁惠王上 “有德与无德”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1]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2]:‘经始灵台[3],经之营之,庶民攻[4]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

《孟子》03 梁惠王上 “仁者无敌”

《孟子》03 梁惠王上 “仁者无敌”

【原文】梁惠王曰:“晋国[1],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2];西丧地于秦七百里[3];南辱于楚[4]。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5]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

《孟子》04 梁惠王上 “仁以归心”

《孟子》04 梁惠王上 “仁以归心”

【原文】孟子见梁襄王[1],出,语[2]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3]之?’“对...

《孟子》06 梁惠王上 “把爱放大”

《孟子》06 梁惠王上 “把爱放大”

【原文】王说[1],曰:“《诗》云[2]:‘他人有心,予忖度[3]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4]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