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庄子》32 “古之真人”
00:00
第032课·“古之真人”
真人真虚空,
行事如行风。
天人不相胜,
本自一虚空……
我们继续回到《庄子·内篇》的《大宗师》……
庄子说:
【古之真人,其状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
自古以来,那些「真人」(他们)看上去都是非常公正的,都是合于正道的……他们并不会攀附一些人际关系,从而左右了自己的这种公正和无私。
自古以来,那些真人(他们)看上去好像总是空空的,好像内在并没有承受什么。
自古以来,那些真人看上去都是孤立的、独特的,但是,他们却并不固执!他们的心好像是无限地打开着……而且,他们看上去朴素自然,并不浮华。
自古以来,那些真人好像总是很愉悦的样子,内在的喜悦充满了他们;但是在举手投足间却并不放逸,又非常地严谨、低调。
【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
庄子说:自古以来,那些「真人」(他们)面对一切色相的时候,好像一切色相都包容在了自己的体内……他们的心空空的,到处遍在……好像一切外物、外相都在自己体内一样。
我们的德行是没有办法超越这样的真人的,只能向他们接近、向他们靠拢,与他们等同。
【厉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
庄子说:自古以来,那些「真人」(他们)该认真的时候又无比地认真,好像真的生活在世相里一样。但是,他们的心量大,看事情看得非常长远,好像可以超越时空一样的长远……
【连乎其似好闭也,】
自古以来,这些「真人」总是徜徉于那种「空明」的思想状态里,闲话很少,好像不太爱讲话一样的。
【悗乎忘其言也。】
因为这些「真人」好像总是徜徉在那种空明的、与世隔绝的思想状态里,好像不在这个世间一样。所以,有的时候,别人讲了什么话,他就像没听见、没在意一样,他们是空灵空灵地存在着……
但是,这些「真人」又——
【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庄子说:在世间法的层面上,这些「真人」又非常地遵守法律法规,感觉法律法规就好像是行事做人的根本一样;他们也非常重视社会交往当中的礼仪,礼仪就好像是插上的翅膀一样。他们重视法律,也重视礼仪,所以他们一点儿都不粗鲁,看上去文质彬彬的。
「以知为时」,这些「真人」(他们)的智慧总能让他们找到最恰当的时机去做事情,他们的智慧可以帮助他们把握最佳时机;而这些真人又是遵循着社会道德规范的,他们的行为并不放逸。
庄子说:
【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
在「世间法」的层面上(在入世的时候),这些「真人」他们非常重视法律法规,可以说严格遵守。但是,在严格遵守的前提下,也会本能地把握人性,照顾人情。
【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
这些「真人」又非常重视社会交往当中的礼仪,这些礼仪就好像翅膀一样插在身上;所以,他们行在世间,到哪里都不招人讨厌,谁都会喜欢他们。
以前我们在讲《弟子规》的时候提到过,「礼仪」其实是社会关系的「润滑剂」——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时候的润滑剂,而这些「真人」也非常懂礼仪,奉行礼仪。
【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
任何事情可能都能做,但是你要找准那个恰当的时机,如果时机不对,可能就会把好事办坏。所以「智慧」使得这些「真人」能够掌控做一切事的最佳时机。
庄子说:
【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
自古就有一句话叫「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我们行善、学习善、完善自己的德行,就好像登山一样,要比较努力地每天进步一点点,向上攀登,向上完善;但是你要是做坏事,想学坏,就好像从山顶滚下来那么简单,那么轻松。
「以德为循」,就好像与一些登山者去登山一样,要一点一点地在各个细节上努力去完善自己。所有的「真人」都非常重视自我道德的完善,可以说,他们穷其一生都会力求再完善一些、再完美一些……
庄子说: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
看看自古以来那些「真人」,他们喜欢的事物好像都是一样的;他们不喜欢的事物好像也是一样的。
【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
其实这些「真人」他们的共同点很多,所以说「其一也一」(共同点很多,都是一样的)。
但是可能从个别性上来讲,从个体差异上来讲,不同的「真人」之间也有一些不同。但是,那些「不同」总体上看也是相同的,也是类似的——那些细节上的不同,不影响他们思想的一致。
【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
从「天」、从「道」的角度看,你就会处在一种「无分别」的状态里,感觉什么都是一致的,万物都是一体的。但是,你要是依着「人」的这种有强烈分别心的思维去看的话,就能总是见到有种种的分别、种种的差异和不同。
最后庄子说了一句:
【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真人」处在「一合相」——「一成纯」当中,「天」与「人」已经成了一回事,「天」就是「人」,「人」就是「天」。所以,「天」与「人」之间不会相胜(不会相争),不会争着谁取胜谁殊胜。不会的。「天」和「人」就是一回事。
也就是说,真人真真地做到了「天人合一」,他从自己这里就做到了「天人合一」。
这个「天人合一」其实就是「道」和「人」的合一,「人」和「道」的合一。
「道」也就是真,「天人合一」就是「道人合一」,也是「真」与「人」的合一。
「真」与「人」合一了,「人」入了那个「真」了,成为「真」了,所以叫「真人」。
这一段落也是几乎句句都是名言佳句。我们再来复习一下:
「古之真人,其状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