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庄子 > 正文内容

探寻《庄子》40 “万世师表”

恒宁传统文化乐园2个月前 (02-08)庄子65

00:00

040课·“万世师表”

圣人无常师,

以贤为师……

继续回到《庄子·内篇》的《大宗师》。

今天,庄子又给我们讲了一个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的故事,我们来看一下

【颜回曰:“回益矣。”】

颜回对孔子说:「回益矣」。就是说:师父,我最近有长进啊。

【仲尼曰:“何谓也?”】

孔子就问颜回说:「何谓也」?——哦,有长进,说说看。

【曰:“回忘仁义矣。”】

颜回说:「回忘仁义矣。」您天天教导我们要奉行「仁义」,仁义是我们的准则,但是最近我感觉我已经把仁义化在心中,不用借着头脑刻意地去做仁义有关的事了。「仁义」已经化在我的心中,就好像忘记了一样。

【曰:“可矣,犹未也。”】

这个时候,孔子回答说:「可矣,犹未也」。目前这个状态还不错,但是还可以更好。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又见到了颜回,颜回又对自己的师父说:师父啊,我最近又进步了一些。

【曰:“何谓也?”】

孔子说:哦,又进步了,具体什么样?说说看。

【曰:“回忘礼乐矣。”】

颜回回答说:「回忘礼乐矣」。最近,我感觉把我们平常奉行的「礼乐」(这些仪轨、仪则)方面的事情也都忘记了。熟悉了就化掉了它,好像礼乐就在心中,不用刻意地想到「礼」、「乐」(不用刻意地去想到它们),很多时候就好像把礼、乐忘记了一样。

「礼」、「乐」指的是礼仪和音乐。在古代,很多帝王都会喜欢大兴「礼」、「乐」,这样能够达到一种尊卑有序的状态,让这个社会看上去很有秩序。尊卑有序(这个秩序)主要靠「礼」来完成;那么「乐」,像歌功颂德啊,或者是一种精神上的娱乐活动啊,它也可以愉悦全国上下所有人的心。其实,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他们都是喜欢音乐的,可以说「礼仪」和「音乐」属于古代帝王治国用的工具。

古人曾经讲:「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

「音乐」(它)可以和同大家的心,让人际关系变得滑润;那么「礼」主要体现在恭敬上,有了恭敬心,高低贵贱就有序,国家就不会乱。

所以还有人讲:「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礼」(规章制度),可以安定一个国家,安定国家的人民;那么「音乐」呢,就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甚至说把人内心的一些邪性都给它去掉,但是却让人内在的正性好好地发挥出来。

据历史记载,我国最初的「礼乐」(礼仪、音乐)是从夏商(夏朝和商朝)这个时候开始变得比较正规、比较有序的;到了周朝初期,周公(他)「制礼作乐」,非常重视礼乐,就形成了一种文化体系;后来,孔子和孟子又承前启后,他们吸收前人的精髓,就创建了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所以,儒家学说非常重视「礼」和「乐」,中华民族也被称之为是「礼乐之邦」(也叫礼仪之邦)。

很显然,完善的「礼乐」制度,就真的能够帮助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的人伦和谐。孔子一生都致力于恢复西周时期的那种完善的「礼乐」制度,他认为这是教化众生非常好的手段,非常有效,而且利益深广……

孔子倡导「礼乐」,所以他的亲近弟子按理说都非常重视「礼乐」的。但是颜回却说:我最近有进步啊,师父,「礼」、「乐」好像已经融化在了我的心中,我已经把他们忘记了,我不用刻意地用头脑去记忆礼节、礼仪、礼数,或者某些音乐……都在心里呢,平常想都不想,但实际上并没有真的丢。

【曰:“可矣,犹未也。”】

孔子回答说:「可矣,犹未也」。这个状态不错,但是还可以更好。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又过了一段儿时间,孔子又见到颜回,颜回说:师父,我最近又有了一些进步了。

【曰:“何谓也?”】

孔子说:哦,又进步了,那说说看。

【曰:“回坐忘矣。”】

颜回说:「回坐忘矣」。我在静坐的时候,已经达到一种「坐忘」的状态了……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孔子很惊喜,就问颜回说:「何谓坐忘」?你指的「坐忘」具体是什么样子呢?

【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颜回说:师父,我在静坐的时候,感觉我的身体消失了,我的头脑那些所谓的聪明才智也都消失了,我好像完全忘记了我的形体(忘记了我的肉身),而且我也忘去了我头脑的智慧(我放下了所有的精神、思维),我好像融化在这个阔然的、到处遍通的「道」里面了——那个时候,我感觉「我」就是「道」,「道」就是「我」,我跟祂没有分别……我说的「坐忘」就是这样的状态。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

然后,孔子回答说:「同则无好也」。你要是真的跟大道融为一体,成为「道」的话,你就泯灭了那种好坏的分别。因为不起心动念了嘛(无念了、无心了嘛),就没有好坏的分别,没有好坏的感受。

「化则无常也」,就随着「道」中这些万物的变化、来去,这个时候就不会再有一种恒常的执著。当你真的成为「道」,第一个,是无好坏的分别;第二个,你完全化开,任运自在(随他去,不执著)。「无常」,就是没有我们恒常执著的东西存在,没有!

其实,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层次;那么,生活在不同的层次,他就有不同层次的快乐。

生活在生理层次的人,在生理上感受到快乐;生活在物质层次的人,在物质上感受到快乐;生活在精神层次的人,在精神上感受到快乐……

那些合于「道」,融于「道」,已经得「道」的这些高人、真人、神人、至人……他们在「道」中感受到快乐,他们以「道」为自己、为自体、为自己的真身。

那么,在「道」的这个角度去看,万物的生灭都是快乐的,万物的无常变化都是快乐的,甚至「道」也不会有快乐或者悲伤的那种感受,因为祂无心嘛,祂就像空空的一样……

然后,孔子对颜回说了一句话:

【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说:颜回啊,根据你的描述,你真的是入到「道」中了,你不是一般人了,是人中之贤德者!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孔丘)都愿意拜你为师,跟在你的身后啊!

我们知道,颜回(他)比孔子小三十岁,孔子在学问、在阅历、在智慧各个方面,其实远胜于颜回。但是,此时因为颜回已经感受到「道」了,孔子赞美他:啊,我的这个弟子已经不是一般人了,成了罕见的、罕有的贤德之人了!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孔丘)愿意拜你为师,跟随在你的身后。

——这又凸显了孔子(孔圣人)的光辉了!看到自己的弟子有德,已入道,他也是为了鼓励弟子,他说我愿意拜你为师了,——这真的是极大的鼓励啊!

那么,孔子(他)真正拜的是颜回吗?其实是「道」啊!是吧?如果颜回未得「道」,孔子就不会这样讲。因为颜回已感受到那种人与「道」完全合一的状态了,所以,孔子为了让颜回坚信这个状态是最好的状态,就故意这样讲:你已经能够「同于大通」了,能够与「道」合一了,这是最好的状态。你到了这种最好的状态,你的师父都要拜你为师了,这就给颜回更坚定的信心了(对于自己的信心,也是对于与「道」合一的信心),是吧?所以,孔子真的是一位非常棒的老师,「万世师表」啊!该鼓励弟子的时候鼓励,该劝勉的时候劝勉。

我们也记得庄子前面提到,颜回初生牛犊不怕虎,想要去暴君那儿觐见的时候,一直就被孔子拦下来了,是吧?但是,当看到颜回的境界已经达到与「道」合一的状态的时候,孔子马上就赞美自己的这个弟子,赞美这个比自己小三十岁的小毛孩子(赞美他)。而且说:我愿意拜你为师了啊!

——真的是越低反而越高,孔子越是压下身段,越显得他无比地伟岸,是吧?

而这个故事又是庄子讲的,我们来揣测庄子的心思:一个是在教育人的过程中循循善诱;再一个,准确地、敏锐地把握到弟子的闪光点,然后及时地表扬、认同、信任,甚至高举……而且永远时刻准备着压低身段。

孔子(孔圣人),他是没有「我」的;庄子(他)也是这样的,不然他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在孔子的心中,弟子并不是低于自己的人,弟子与自己是平等的。孔子看待弟子是非常尊重又非常真诚的,一点儿傲慢都没有的,就好像是一个保护者、守护者、引领者,甚至也是一个呵护者……

如果弟子有了一些不错的境界,孔子不及时地去引导或者表扬、认可的话,弟子可能不明白这是珍贵的,他就放下了。比如说,颜回达到「坐忘」状态与「道」合一的时候,如果他的师父不认可、不鼓励,颜回可能觉得这个境界也不是太好的境界,甚至说我走弯路了吧?孔子的认可与鼓励是相当相当重要的,这将改变颜回的一生啊!

所以,只有像孔子这样无我、无私的人,才能成为最好的老师,成为「万世师表」!不管经历多久的时间,他都是所有老师、所有师父当中的榜样啊!

那么我们还是要记得这个故事是庄子所讲。如果说故事里的孔子很伟大,那么伟大之上还有伟大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恒宁国学 | 醍醐学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engningguoxue.com/?id=670

分享给朋友:

“探寻《庄子》40 “万世师表”” 的相关文章

探寻《庄子》02 “圣人无名”

探寻《庄子》02 “圣人无名”

第002课·“圣人无名”远时有高人,遗世而独立。放旷无能知,天地莫能识……大家好!上节课,庄子给我们讲了一个北海的大鱼变成大鸟,飞到南海「天池」的故事……接下来,就换了一个视角,讲商朝的开国之君(也就是开国皇帝)「商汤」是怎么样描述这个事件的……【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

探寻《庄子》03 “不乐复何如”

探寻《庄子》03 “不乐复何如”

第003课·“不乐复何如”万物适所适,我自有归依。贤尚贤多能,贤贤各有志……大家好!这节课,庄子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上古时期,尧、舜、禹的尧帝想要把天下让位给许由的故事。在正式看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尧、舜、禹的「尧帝」。我们知道,他是上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而且,他治国有方,德才...

探寻《庄子》04 “神山与神人”

探寻《庄子》04 “神山与神人”

第004课·“神山与神人”若非神人辈,何于神人会。神地神人居,归神则不昧……大家好!这节课,庄子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是「肩吾」和「连叔」的故事。我手头的资料里讲,说肩吾和连叔在历史上并不存在,是庄子虚构出来的人物……本能的,我就产生了一些质疑,我在想:庄子讲到前面的商汤和棘,讲到尧帝和许由的时候,...

探寻《庄子》06 “诸子百家, 庄子第一”

探寻《庄子》06 “诸子百家, 庄子第一”

内篇·齐物论第006课·“诸子百家,庄子第一”退,明辨万象以为知,入,善合万知以为慧……大家好!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一下《庄子·内篇》的《齐物论》。《齐物论》的开篇是两个人的对话——「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我们知道「南郭」和「颜成」都属于复姓,也就是说,这些对话是来自「子綦」与「子游」。而「子綦...

探寻《庄子》07 “大哀与大爱”

探寻《庄子》07 “大哀与大爱”

第007课·“大哀与大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若昧真性,万劫难行……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庄子的《齐物论》。上节课讲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讲到这里。在继续往下学习之前,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庄子」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那是一个百家争...

探寻《庄子》08 “泯灭二元,当体即道”

探寻《庄子》08 “泯灭二元,当体即道”

第008课·“泯灭二元,当体即道”成心乃师,无有为有。泯灭二元,万法皆透……大家好!我们继续来深入了解《庄子·内篇》的《齐物论》,这节课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巅峰……庄子说:【夫随其成心而师之,】我们应该以谁为师呢?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林立,这些大众应该依从谁的思想呢?庄子说:那就看谁已经圆成...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