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孟子 > 正文内容

《孟子》11 梁惠王下 “以民心择人”

恒宁传统文化乐园2个月前 (02-09)孟子281

00:00

【原文】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1]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2]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3],今日不知其亡[4]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5]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注释】

[1]故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

[2]世臣:世代立下功勋的大臣。

[3]进:任用。

[4]亡:去位,去职。

[5]逾(yú):超过。

【译文】

孟子拜见齐宣王,说:“所谓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不是说国内有着高大的树木,而是说要有世代立下功勋的臣子。现在大王身边没有可以亲近信赖的大臣了,过去任用的那些人,现在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宣王说:“我要如何识别没有才干的人而选择不任用他们呢?”

孟子说:“国君任用人才,如果是情非得已,就会让地位低的来超越地位高的,关系远的来超过关系近的,对这件事怎么能不慎重呢?(拿一个人来说)身边侍奉的大臣都在跟您说他的好话,这还不行;大夫们都说他的好话,这也不够;全国的人民都说他的好,这才应该去考察他。如果见到他确实如此,便可以任用他。身边侍奉的大臣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不行,也不要听信;全国的百姓都说他不行,这才应该去考察他。如果见他确实不行,这时才可以罢免他。身边侍奉的大臣都说此人该杀,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此人该杀,也不要听信;全国的百姓都说此人该杀,这时就应该去考察他。如果见他确实该杀,这时才将他杀掉。因此,这是全国的人说要杀掉他的。这样,君主才能算是百姓的父母。”

【解析】

孟子在这里提出了选拔人才的观点。尊贤,一向是儒家在政治上的重要主张之一。在选才的标准上,孟子并没有像孔子那样强硬地提出“仁”的要求,继承和提倡孔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主张。

孔子提出的不过是一般人品或者人才的鉴别方法,而孟子具体到为国家选拔人才。因此他在这里面掺入“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要求国君听取百姓的意见来选拔人才,处决罪犯。

image.png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恒宁国学 | 醍醐学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engningguoxue.com/?id=686

分享给朋友:

“《孟子》11 梁惠王下 “以民心择人”” 的相关文章

《孟子》02 梁惠王上 “有德与无德”

《孟子》02 梁惠王上 “有德与无德”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1]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2]:‘经始灵台[3],经之营之,庶民攻[4]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5]。王在灵囿[6],(鹿匕)鹿攸[7]伏。(鹿匕)鹿濯濯[8],白鸟鹤鹤[9]。王在灵...

《孟子》03 梁惠王上 “仁者无敌”

《孟子》03 梁惠王上 “仁者无敌”

【原文】梁惠王曰:“晋国[1],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2];西丧地于秦七百里[3];南辱于楚[4]。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5]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6]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7],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

《孟子》04 梁惠王上 “仁以归心”

《孟子》04 梁惠王上 “仁以归心”

【原文】孟子见梁襄王[1],出,语[2]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3]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4]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5]兴...

《孟子》05 梁惠王上 “宣王之慈”

《孟子》05 梁惠王上 “宣王之慈”

【原文】齐宣王[1]问曰:“齐桓、晋文[2]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3],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4]曰,王坐...

《孟子》07 梁惠王上 “以仁吸人”

《孟子》07 梁惠王上 “以仁吸人”

【原文】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1]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2]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3]土地,朝[4]秦、楚,莅[5]中国而抚四...

《孟子》08 梁惠王上 “民生第一”

《孟子》08 梁惠王上 “民生第一”

【原文】王曰:“吾惛[1],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2]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3]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4],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5]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6]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