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摘要 052 “中庸”
00:00
【原文】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1),峻极于天(2)。优优大哉(3)!礼仪三百(4),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5)。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6),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7)。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8)。《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9)其此之谓与!
【注释】
(1)洋洋:充满的样子。
(2)峻极于天:郑注:“峻,高大也。”孔疏:“言圣人之道,高大与山相似,上极于天。”
(3)优优:孔疏:“宽裕之貌。”
(4)三百:与下文的“三千”都是形容数目众多,并非确数。
(5)“苟不”二句:孔疏:“苟诚非至德之人,则圣人至极之道不可成也。”凝,郑注:“犹成也。”
(6)君子尊德性:孔疏:“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道问学:孔疏:“言贤人行道由于问学,谓勤学乃致至诚也。”
(7)倍:通“背”。
(8)“国无道”二句:孔疏:“若无道之时,则韬光潜默,足以自容其身,免于祸害。”
(9)“《诗》曰”以下二句:出自《诗经·大雅·烝民》。
【译文】
伟大啊圣人之道!洋洋乎充满天地啊!化育万物,高达于天。优优乎宽裕广大啊!大的礼仪有三百条,小的仪节有三千条,要等圣人出现去实行。所以说:如果不是具有至为崇高德行的人,就不能成功实现圣人登峰造极的道。所以君子贤人尊敬圣人至诚的道德品性,并通过勤学好问,达到广博而又精微,达到高大而又光明,并遵循通达中庸之理,温习旧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为人敦厚而崇尚礼仪。所以君子贤人身居上位不骄傲,身居下位不背叛。国家有道时,他的言论建议,足以令国家兴盛;国家无道时,他韬晦沉默,足以自保容身。《诗经》上说:“既明道理,又有智慧;平平安安,保全自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