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孟子 > 正文内容

《孟子》13 梁惠王下 “仁”

恒宁传统文化乐园2个月前 (02-11)孟子159

00:00

【原文】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这?”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1]。’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2]也。归市者[3]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4]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5],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6]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7],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8],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注释】

[1]汤一征,自葛始:《尚书》中佚失的文章。

[2]云霓:虹霓。虹霓在早晨出现于西方预示着将有降雨。

[3]归市者:做买卖的人。

[4]吊:这里是安抚、慰问的意思。

[5]徯(xī):等待。后:王,君主。

[6]系累:束缚,捆绑。

[7]重器:指贵重的祭器。

[8]旄(mào)倪(ní):旄:通“耄”,八十、九十岁的人称为耄,这里指老年人。倪:指小孩子。

【译文】

齐国攻打燕国,并将其占领。一些诸侯国就策划着要去营救燕国。齐宣王说:“很多诸侯都在计划着攻打我,我该如何是好呢?”

孟子回答说:“我听闻,(历史上)有凭借区区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便是如此。我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他国的。《尚书》中说:‘商汤征伐,以葛国为最初的目标。’全天下的人都相信了,因此,当他向东方进军的时候,西边国家的百姓便开始抱怨起来;当他向南方进军的时候,北方国家的百姓便开始抱怨起来。(百姓为什么会抱怨呢?)百姓们都说:‘为什么要将我们放到后面呢?’百姓都期盼他的到来,就像是久旱的土地期盼着乌云与虹霓一样。做买卖的继续做买卖,耕种土地的继续耕种土地,(商汤做的)不过是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抚慰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就像天上降下及时雨一样,百姓自然十分高兴。《尚书》说:‘静候我们的君王,他来了,我们便也复活了。’如今,燕国的国君虐待老百姓,大王的军队去征伐他,燕国的百姓认为您是要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因此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欢迎您的军队。但是(您)杀死了他们的父兄,抓走了他们的子弟,毁掉了他们的宗庙,抢走了他们的宝器,这让他们如何忍受?天下各国原本就担心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的土地又扩张了一倍,如果还不施行仁政,那么一定会激起各国来讨伐齐国。大王你赶紧下达命令,将燕国大小俘虏全部放回,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然后与各界人士商议,推选出一位新的燕国国君,最后将齐国的军队从燕国撤回。这样,才能及时制止各国兴兵讨伐齐国。”

【解析】

在这段对话中,孟子先由商汤征伐开始,讲述了民心向背的问题。他告诉齐宣王,商汤讨伐的军队不管到哪里都会受到当地百姓的夹道欢迎,甚至他们晚去的地方的百姓还会抱怨。这一切都是因为商汤只杀残暴的君王,并不会打扰到百姓,因此百姓盼他们就像久旱的土地期盼及时雨一样。现在,燕国的老百姓本来都认为齐国的军队像商汤的军队一样是来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没想到却是引狼入室。在此番分析之后,孟子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劝谏齐宣王及时停止各种扰民、乱民的活动,快些撤军,避免百姓奋起而攻之。

民心向背的问题一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对后世影响深远。

image.png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恒宁国学 | 醍醐学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engningguoxue.com/?id=692

分享给朋友:

“《孟子》13 梁惠王下 “仁”” 的相关文章

《孟子》01 梁惠王上 “唯利必危”

《孟子》01 梁惠王上 “唯利必危”

前言《孟子》乃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孟子名轲,表字无传,战国时期邹国人。具体生卒年不详,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其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其父在孟子年幼时便已过世,孟子由其母亲抚养长大。孟母对孟子的教育十分严格,历史上有着“孟母三迁”“孟母...

《孟子》02 梁惠王上 “有德与无德”

《孟子》02 梁惠王上 “有德与无德”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1]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2]:‘经始灵台[3],经之营之,庶民攻[4]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5]。王在灵囿[6],(鹿匕)鹿攸[7]伏。(鹿匕)鹿濯濯[8],白鸟鹤鹤[9]。王在灵...

《孟子》03 梁惠王上 “仁者无敌”

《孟子》03 梁惠王上 “仁者无敌”

【原文】梁惠王曰:“晋国[1],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2];西丧地于秦七百里[3];南辱于楚[4]。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5]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6]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7],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

《孟子》05 梁惠王上 “宣王之慈”

《孟子》05 梁惠王上 “宣王之慈”

【原文】齐宣王[1]问曰:“齐桓、晋文[2]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3],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4]曰,王坐...

《孟子》06 梁惠王上 “把爱放大”

《孟子》06 梁惠王上 “把爱放大”

【原文】王说[1],曰:“《诗》云[2]:‘他人有心,予忖度[3]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4]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5],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6],而不见舆薪[7]’,则王许[8]之乎?”...

《孟子》09 梁惠王下 “小勇与大勇”

《孟子》09 梁惠王下 “小勇与大勇”

【原文】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1],文王事昆夷[2]。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3],勾践事吴[4]。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