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庄子 > 正文内容

探寻《庄子》57 “阴阳平衡”

恒宁传统文化乐园2个月前 (02-12)庄子84

00:00

外篇·在宥

057课·“阴阳平衡”

在宥天下,

安其性命之情……

大家好!

我们今天开始学习《庄子·外篇》当中的《在宥》。

我们看一下正文: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

很明显,在文中「在宥」这个词和「治天下」的「治」这个词是反义词。

「治天下」就是「治理天下」,有意识地「人为治理天下」。那么「在宥」既然与「治理天下」是个反义词的话,那它就代表「无为而治」(包容万物的本然状态)。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庄子的意思是:我们一直知道,对于天下「无为而治」是挺好的;但是「有为而治」是不好的……

然后他就解释,说:

【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

为什么说「在宥天下」好呢?就单独解释了一下「在」字和「宥」字。「在」字代表什么呢?就是一种「本真存在」,这种「本真存在」是为了避免天下「淫其性」,就是天下扰乱了万物的本性;「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宥」就是容许万物各自是各自——包容、接纳,目的就是防止天下万物改变了祂们的本然之德(「本然之德」就是本然的存在状态)。

【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

庄子说:如果大家做到了「在宥」,让万物遵从它的本性天真,大家不改变万物的本性,不改变万物的本有之德……那还需要治天下吗?不需要治理天下了,天下自然很好啊!

【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

接下来,就讲反面的例子。

讲了两位皇帝,确切来讲,是上古时期的君王:一个是「尧帝」,一个是夏朝的「桀帝」。我们知道尧帝是个贤德的皇帝,而桀帝是个暴君。

「尧帝」这个贤德的皇帝(他)治理天下的时候,使天下的苍生「欣欣焉人乐其性」,让大家都生活在极其喜乐的状态;但是呢,乐过头了,就不安宁了。

「是不恬也」(「恬」代表安宁),就不安宁了,不安静了……乐过头了也不好。

又说「桀」(夏朝的皇帝「桀」)治理天下的时候,「使天下瘁瘁焉」,就是忧心忡忡的,每个人都过得很苦……因为「夏桀」是个暴君,——每天醒来老百姓都要担忧不知道今天要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大家就不愉快。

【夫不恬不愉,非德也;】

让大家不安宁也不愉快,那能好吗?肯定不好啊!

「非德也」,就不是这种「德」的最佳状态。

【非德也而可长久者,天下无之。】

庄子说:都不能够达到「德」的最佳状态的话,天下怎么能长久呢?不可能啊。

可能有的好朋友会问,说:如果摊上了一个暴君,那自然人民会很苦;但是「尧帝」这样贤德的皇帝治理天下,每个人都过得很快乐、很尽兴,这样不好吗?其实这个「快乐」啊,就是「轻微的」是最养生的。

我们知道有的成语叫「欣喜若狂」,说这个人欣喜、快乐得都要发狂(都要疯狂了),像「范进中举」,都疯了……那也不好,是吧?还有个成语叫「喜不自胜」,就是喜悦的程度已经超过了理性能控制的范围了(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了),可能哈哈地……哈哈地一直在笑……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了……

但是中医上讲,说:「过喜则伤心」(「心藏神」,过喜则伤心)。

古人讲,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人的灵神,它是主要寄托于「心」这个位置的,你太喜乐了,「神」都被你吓跑了。

其实在我国文学故事里有「范进中举」乐疯了这个很「搞笑」的悲剧……但是实际上在国外有很多很多例子,是真的是「笑死」的。

据说古希腊曾经有个人给驴喝了酒,这驴喝酒喝醉了,就想要去喂养无花果……这个人一看:「哎呀,驴还去喂养无花果」……他就笑死了,是真的笑死了!

而且,据说阿拉贡的国王「马丁」,他也是一方面是消化不良,再一方面就是在笑的时候失去控制了(大笑,失去控制了),然后就死去了……其实国外还有一些人都是因为大笑而死,大笑导致心力衰竭或者心脏骤停,就死了。

就是说,「笑」也是很可怕的事情。「喜乐」,轻微的就养生了,不要过度。

经常听人讲,说:哎呀,这个笑话笑死我了,笑死我了……其实是真会笑死人的。

大家要注意:真的会「笑死」人的。就算不说「笑死了」,有的人讲,我笑得肚皮疼,笑岔气儿了……是吧?所以「喜悦」悠着点儿,大家注意!

让人民过于快乐了(快乐到极致了)这也是不养生的,不符合道之贤德啊。

接下来,庄子这个「养生专家」又在讲,说:

【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

人要是乐过头了,这件事儿就可怕了,因为会伤「阳气」;人要是生气(愤怒)过头了,也是很可怕的事情,这会伤「阴气」。

【阴阳并毗,】

如果阴气、阳气都伤了,也就说,这个人他情绪起伏比较剧烈,要么就大喜过望,要么就大怒过分(要么大喜,要么大怒)……他的阳气和阴气就都伤了。

阳气和阴气都伤了,会导致什么呢?

【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

如果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就不能保持平静,总是情绪起伏得特别剧烈的话,你看吧,这个国家四季都不太正常了。

「寒暑之和也不成」,该冷的时候不够冷,可能该热的时候又不够热……总之气候都不大对劲儿了,这样肯定会伤人的身体啊!

【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

如果人民「喜怒失其位」,就是失其度,喜悦的时候、快乐的时候没法控制自己,把握不好那个「度」;然后生气的时候也把握不好那个「度」,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居处无常」,平常生活的时候呢,又不太有规律。

「思虑不自得」,想什么事情想不明白,或者患了抑郁症啊,焦虑症啊……就不能平静。

「中道不成章」,就是他不能够保持那种中道的冲和宁静的状态,这样的话,整个天下就乱了,就开始「乔诘卓鸷」。「乔」,就代表有点儿好高骛远,有点想彰显自己的那个样子;「诘」,就是口头上总是跟人辩论啊,打嘴仗啊,就是嘴上一点儿不饶人;「卓」,在这里就代表比较孤傲,比较特立独行;然后「鸷」,在这里代表这个性情比较猛戾(不够温和)……

如果天下都是这样的状态的话,就滋生了某一些人,比如说:江洋大盗「盗跖」之类的人,也滋生了「曾参」啊,「史鰌」啊这些标榜仁义道德,并且有点执著的人……

然后就愈演愈烈,就导致:

【故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给;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赏罚。】

因为民心不能平静,可以说妖风祸乱、盗贼横行……然后一些标榜的仁义道德也搅乱了社会风气。我们用尽全天下的力量,都没有办法刺激人多行善——我们用尽天下的力量来奖赏(说你怎么做怎么做,我给你奖赏,用尽天下的奖赏)都没有办法刺激人多行善;我们用尽天下的惩罚方式,都没有办法阻止人行恶。

天下这么大,我们却没有办法通过「奖赏」或者「惩罚」的形式来扬善避恶。

【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

庄子说: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真的是非常混乱。

【终以赏罚为事,】

但是,统治者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是加大赏罚的力度了——你行点儿善,我多赏一点儿吧;或者说,你犯了罪,我严惩。

那么,在《庄子·内篇》里面也提到,严惩罪犯的措施甚至有砍脚啊,砍脚趾头啊,或者削鼻子啊,脸上刺字啊……这样的一些残害肉身的方式。

【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那统治者天天忙着怎么样奖赏大家让大家多行点善吧,怎么样严厉地惩罚那些罪犯……天天忙着奖惩之事了,他们没有时间「安其性命之情」,没有时间留意到该怎样让一切人民安于他本然天真的性情。

其实,本然天真的性情,空空净净,不染一物,就不需要统治者操心了!这人民自然就很安宁,也没什么野心和欲望,也不想跟人争斗……国家就太平了。

但是如果国家只是追求外相,不知道回归内在的话,那人民众多,个个都是「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的状态,那天下能不乱吗?天下一乱,又有搞事儿的出来了……「邪」的一方、「正」的一方,都有厉害角色,再邪正相争,那统治者也是头大啊……

所以,就回到了开头的那句话:「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不要盲目地去治理天下的表相了,这些表相都是民心所显啊!要让这一切的人民归回到本性天真,那么天下自然就好了。所以,不要着急去行「有为法」治天下,要先「无为而治」,带着这一切的民众回归内在的性命之情。

也就是说,从「非德」的状态回归到「德」充满的状态。不能让人民过于喜乐,乐得都已经喜不自胜了,过于贪图逸乐,也是失其本心,而且非常地伤阳气;也不能让人民过于苦,过于苦也是不对的,或者让人民太愤怒了,就会伤阴气。阴阳不平衡,整个国家看上去就很不正常。

我们讲《庄子》,讲到现在终于提到了「阴阳」,终于找到了一点儿「道家」的感觉了!凡事都要适度,不要大喜大怒地天天残害自身了,保持平静确实是最养生啊!

今天我们先学习到这里。

谢谢大家,我们明天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恒宁国学 | 醍醐学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engningguoxue.com/?id=697

分享给朋友:

“探寻《庄子》57 “阴阳平衡”” 的相关文章

探寻《庄子》01“深山有高人”

探寻《庄子》01“深山有高人”

内篇·逍遥游第001课·“深山有高人”深山有高人,其名曰庄子。万妙不离玄,玄极入真门……大家好!今天开始我们来深入庄子的精神世界……我们都知道,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古往今来,很多名人都曾经赞美过庄子,比较典型的,比如说: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宋朝的大词人苏...

探寻《庄子》04 “神山与神人”

探寻《庄子》04 “神山与神人”

第004课·“神山与神人”若非神人辈,何于神人会。神地神人居,归神则不昧……大家好!这节课,庄子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是「肩吾」和「连叔」的故事。我手头的资料里讲,说肩吾和连叔在历史上并不存在,是庄子虚构出来的人物……本能的,我就产生了一些质疑,我在想:庄子讲到前面的商汤和棘,讲到尧帝和许由的时候,...

探寻《庄子》05 “无用之用”

探寻《庄子》05 “无用之用”

第005课·“无用之用”有用之用,速用殆尽。无用之用,逍遥永恒……大家好!今天的这节课是庄子的朋友「惠子」和庄子的一些对话,里面包含着好几个小故事,都非常地有趣味性,我们来看一下:【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有一次,惠子对庄子说:魏国的国王(魏王)赠送给了我一些「大瓠...

探寻《庄子》06 “诸子百家, 庄子第一”

探寻《庄子》06 “诸子百家, 庄子第一”

内篇·齐物论第006课·“诸子百家,庄子第一”退,明辨万象以为知,入,善合万知以为慧……大家好!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一下《庄子·内篇》的《齐物论》。《齐物论》的开篇是两个人的对话——「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我们知道「南郭」和「颜成」都属于复姓,也就是说,这些对话是来自「子綦」与「子游」。而「子綦...

探寻《庄子》07 “大哀与大爱”

探寻《庄子》07 “大哀与大爱”

第007课·“大哀与大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若昧真性,万劫难行……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庄子的《齐物论》。上节课讲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讲到这里。在继续往下学习之前,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庄子」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那是一个百家争...

探寻《庄子》08 “泯灭二元,当体即道”

探寻《庄子》08 “泯灭二元,当体即道”

第008课·“泯灭二元,当体即道”成心乃师,无有为有。泯灭二元,万法皆透……大家好!我们继续来深入了解《庄子·内篇》的《齐物论》,这节课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巅峰……庄子说:【夫随其成心而师之,】我们应该以谁为师呢?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林立,这些大众应该依从谁的思想呢?庄子说:那就看谁已经圆成...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