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庄子 > 正文内容

探寻《庄子》62 “天地之友”

恒宁传统文化乐园2个月前 (02-12)庄子81

00:00

062课·“天地之友”

处乎无响,

行乎无方……

我们继续回到《庄子·外篇》的《在宥》。前面一直讲故事,这里就开始讲一些理论,算是庄子的感慨……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庄子说:世俗当中的人都喜欢别人与自己相同,不喜欢别人与自己不同。

很显然,这是自我为中心的——喜欢别人与自己相同,不喜欢别人与自己不同。

【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

为什么会这样呢?

庄子说:你看,跟自己相同的人、聊得来的这些人,我们就比较喜欢他;跟自己不相同的人、聊不来的人或者说三观不一致的人,我们就不喜欢他。为什么呀?因为大家都「以出乎众为心」,就是希望自己是对的,希望自己高出于其他人,都有这样的心。

高出于其他人,这就是自爱之心,以自我为中心。

庄子说:

【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出乎众哉!】

那人人都想超过其他人,人人都是这样想的,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最棒、最好——大家都这样想的话,那就没有人超出其他人了。因为大家都一样,都是唯我的,都是想要高于别人的,希望别人在自己之下。

大家都如此地相同,那你也没高出别人多少,对吧?都一样!

【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

那有的人可能也想取悦于大众,他想随顺大众,大众喜欢什么样我就做什么样子。这样的话,「宁所闻」,就是让外界对我的评价就挺好的,我就做大众喜欢的样子,就遵循传统啊,轨则啊,风俗啊,大众都认可我……这样呢,外面的舆论就没什么大事儿发生。有的人想这样做,取悦于众人,但是他发现非常困难,为什么呢?「众技众矣」,大众也分出很多个不同的团体,不同的团体(它)的三观也是不一样的,你取悦了这批人就不能取悦那批人,说众口难调啊,是吧?

你就是想取悦大众,你不做自己了——我不以自我为中心,我以大众为中心。这样好不好办呢?也不好办,因为大众太多了,口味都不同。

【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乎三王之利而不见其患者也。】

有的人特别想当国君,去治理一个国家。他们应该是看到了夏、商、周三代君王所拥有的很多权力、资源,「而不见其患」,忘记了君王也不好当。有利必有弊。

【此以人之国侥幸也,】

可能凭着幸运吧,有些人就当上了国君了。

【几何侥幸而不丧人之国乎!】

但是当上国君的那些人,位子能坐稳吗?有很多国君拥有了权力,又丢失了权力;拥有了国家,又丧失了国家,是吧?

【其存人之国也,无万分之一;而丧人之国也,一不成而万有馀丧矣。】

真正能够把一个国家治理好又治理得比较长久的,可能一万个里面也没有一个;但是把国家治理不好的这些国君太多了,太多了——「一不成而万有馀矣」。

庄子感慨说:

【悲夫,有土者之不知也!】

哎呀,引人悲叹啊!拥有国土的这些人(指的就是国君)是不是也能意识到这一点呢?国君不好当啊!

有一些人天天想着当国君,你知道吗?国君真的不好当啊!

接下来,庄子说:

【夫有土者,有大物也。】

不管怎么说,你拥有了一方疆土,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国君,你就拥有了整个天下。

【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

当你拥有整个天下的时候,千万不要行那些「有为」之法去治理天下啊。这个「不可以物物」的第一个「物」,就是「有为法」;第二个「物」,指的就是天下。不要用「有为法」去治天下啊!

「而不物」,要用「无为法」去治天下,才能把天下治理好啊!

【明乎物物者之非物也,岂独治天下百姓而已哉!】

明白、了解「用有为法治天下」不可行,这是很重要的!不仅仅治理天下、治理百姓的时候要了解这种「有为法」不可行,要了解「无为法」的重要性,在修行上也是这样的。

【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无为法」的重要性也体现在,我们想获得一种大自在和大自由,可以出入任何方向,游于任何地方,独往独来,感受着这个自性本体的到处遍在——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当你感受到走到哪里都是自己的时候,这是最尊贵的一种状态。

【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

庄子说:真正的伟大的这些解脱者的教法,就好像「物体」和它的「影子」不会分离,又好像「声音」和「响的程度」不会分离;真正伟大的这些解脱者的教法,其实他诠释得很全面,众生有疑问,他们就会解答清楚这些疑问,他们会尽全力给天下最好的解决方案。

那么,这些最伟大的解脱者,他们的状态是什么样子呢?

【处乎无响,行乎无方。】

这些解脱者好像总是处在一种没有任何声响的寂灭的状态里,他们行走在没有任何方向和边际的地方(就是「无极」当中)……

【挈汝适复之挠挠,以游无端;】

如果跟着这些伟大的解脱者学习,他会把你的灵魂引导到一个无端的境界中(「无端」,就是无边无际),他会带领你入到一个无边无际的状态里……

为什么说「适复之挠挠」呢?因为众生的灵魂都比较混乱、复杂(「挠挠」形容那种混乱、复杂的状态)。虽然你的灵魂混乱、复杂,但是你亲近了解脱者或者他的教法,他会把你引领到一个无有边际的「大空」状态里……

【出入无旁,与日无始;】

在这个没有边际的「大空」状态里,你出来或者进去,感觉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你感觉自己都不知道活了多久了,好像跟太阳同样的岁数吧,也就是说「与天同寿」了——在这个「大空」里,你都不知道你活了多久了……

【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

这些伟大的解脱者,他们用很多教法来指引我们要放下对于我们的身形(这个肉体)的「执著」,甚至放下对它全然的关注;要合于那种「大同」的状态里,大同——无边际的空性……

「大」,是无边际;「同」,就是相同的、大家共同拥有的这个空性。在这个「大同」的空性里,你就感受不到有自己存在了,「大同而无己」。

【无己,恶乎得有有!】

那么,感受不到有自己存在,那个「我」消失了,没有所谓的「我」了。「恶乎得有有」,连那个所谓的「我」都不存在了,那么跟「我」相关的那一切也就消失不见了……

如果有「我」的话,你会认为我有这个、我有那个,种种的牵绊;但是「我」没有了,那么与我相关的,附著在我身上的一切都不见了……

最后一句话很关键:

【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

要是看到这个世界还存在着万象,感受着世间一切的真实,这说明你就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君子状态。君子是认为「有」的,一切存在是「有」的。

那么,当你成为天地的好朋友,与天地同寿的时候,你就时刻感受着「无」了,你看到哪里都是「无」,都是那个「大空」,都是那个「寂灭」……

传统意义上的君子认为有这、有那、有一切;那么成为「天地之友」,与天地同寿,这个时候你就时刻感受着「无」,你只是感受着「无」,这个「无」,就是所谓的那个「大空」……

所以我们彻底地确认,庄子是一个真正的解脱者!

他是真的可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他是一个「独有之人」,是至贵者。而庄子讲的恰恰就是「大人之教」,如同「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庄子的境界就是「处乎无响,行乎无方」的那种状态,他可以带领我们的灵魂入到无有边际之处……

「出入无旁」,他让我们回归自性的本体,感受着到到处处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也感受着我们的生命不知从何时开始,不知何时结束;他帮助我们合于「大同」,在这种大同的无穷尽、无边际的「空」里面,完全消失了那个所谓的「我」……

「我」消失了,那个因「我」而起的以及附著于「我」之上的一切都不见了……

时刻感受着这个「真空」,我们就与天地为友,与天地同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恒宁国学 | 醍醐学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hengningguoxue.com/?id=702

分享给朋友:

“探寻《庄子》62 “天地之友”” 的相关文章

探寻《庄子》01“深山有高人”

探寻《庄子》01“深山有高人”

内篇·逍遥游第001课·“深山有高人”深山有高人,其名曰庄子。万妙不离玄,玄极入真门……大家好!今天开始我们来深入庄子的精神世界……我们都知道,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古往今来,很多名人都曾经赞美过庄子,比较典型的,比如说: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宋朝的大词人苏...

探寻《庄子》02 “圣人无名”

探寻《庄子》02 “圣人无名”

第002课·“圣人无名”远时有高人,遗世而独立。放旷无能知,天地莫能识……大家好!上节课,庄子给我们讲了一个北海的大鱼变成大鸟,飞到南海「天池」的故事……接下来,就换了一个视角,讲商朝的开国之君(也就是开国皇帝)「商汤」是怎么样描述这个事件的……【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

探寻《庄子》03 “不乐复何如”

探寻《庄子》03 “不乐复何如”

第003课·“不乐复何如”万物适所适,我自有归依。贤尚贤多能,贤贤各有志……大家好!这节课,庄子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上古时期,尧、舜、禹的尧帝想要把天下让位给许由的故事。在正式看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尧、舜、禹的「尧帝」。我们知道,他是上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而且,他治国有方,德才...

探寻《庄子》05 “无用之用”

探寻《庄子》05 “无用之用”

第005课·“无用之用”有用之用,速用殆尽。无用之用,逍遥永恒……大家好!今天的这节课是庄子的朋友「惠子」和庄子的一些对话,里面包含着好几个小故事,都非常地有趣味性,我们来看一下:【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有一次,惠子对庄子说:魏国的国王(魏王)赠送给了我一些「大瓠...

探寻《庄子》06 “诸子百家, 庄子第一”

探寻《庄子》06 “诸子百家, 庄子第一”

内篇·齐物论第006课·“诸子百家,庄子第一”退,明辨万象以为知,入,善合万知以为慧……大家好!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一下《庄子·内篇》的《齐物论》。《齐物论》的开篇是两个人的对话——「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我们知道「南郭」和「颜成」都属于复姓,也就是说,这些对话是来自「子綦」与「子游」。而「子綦...

探寻《庄子》07 “大哀与大爱”

探寻《庄子》07 “大哀与大爱”

第007课·“大哀与大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若昧真性,万劫难行……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庄子的《齐物论》。上节课讲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讲到这里。在继续往下学习之前,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庄子」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那是一个百家争...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