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庄子》64 “无心得而鬼神服”
00:00
外篇·天地
第064课·“无心得而鬼神服”
通于一而万事毕,
无心得而鬼神服……
大家好!
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庄子·外篇》当中的《天地》……这一段落又是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杰作。
我们来看一下: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开篇就非常地大气、非常地漂亮!)
庄子说:「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天地虽然很大,但是他们对于众生的利益都是平等的——没有偏私的;「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万物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其内在的生存法则都是一样的(这里的「治」代表内在秩序,代表生存法则);「人卒虽众,其主君也」,人民(百姓)数量虽然非常地庞大,但是他们的统治者只有君王一个。
【君原于德而成于天,】
最初的君王(他)之所以能当上君王是基于「德」,因为君王有「德」,才成了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天子。
【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所以说:在玄古时期(最早最早的时候),君王能够很好地统治天下,是因为他们都奉行「无为」而治。因为天子「无为」,让一切民众可以舒展自己的本来纯真之性,举国上下(从天子到人民)都在奉行天之德……「天之德」是「无我」的,让「道」来主宰一切,这是「天之德」。
【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
用「道」来审视我们的言论,天下的君王(他们)就不会再讲错误的话了,他们讲的话都是符合「道」的,符合「道」的才是最「正」的!
大家注意:符合「道」的才是最「正」的!
【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
从「道」的角度来观利益的分配,「君臣之义」就明了了——君臣之间的「义」(代表忠义啊,情感啊)……就非常地鲜明了。
「道」(祂)是无私无我的,你从「道」的角度来划分利益,那就分得非常地合理、客观、公正;因为利益的分配是合理、客观、公正的,那么君也欢喜,臣也欢喜,君臣之间就会生成一种「义」的情感——就是君赞赏臣,臣也崇拜君。
君赞赏臣,臣尊敬君,这是因为利益的分配是合理的,是公正的,能服人心的,所以君与臣之间就建立了这种情感;如果利益的分配不合理,那么君臣之间的这种「义」(这种情感)就很难建立起来,我们也能明了。
【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
从「道」的角度去观个人的能力,根据个人的能力、擅长的不同给大家分配不同的官职,那么天下所有的官员也就治理得很好了。
你把合适的人用在了合适的位置,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擅长,官员也就治理得很好了。但是如果不是站在「道」的角度,你站在「个我」的自私性里面——站在主观意识里去观察别人的能力,你的判断就可能是不准确的,你给这个人拟定的官职可能也不适合他,不适合他的官职,这个人(他)也就运用不好了。
【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
从「道」的角度进行全体性地、整体性地、广泛地观察(就是我退远了,我很「无我」地去观察一切),这个时候「万物之应备」,万物所需要的,它自己就都能满足。
「道」并没有做什么具体的事情,但是你看看,万物各自是各自,各自能满足各自……它有一种自然的、协调性的匹配机制。
【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
(几乎句句都是名言警句!)
所以说「通于天地」的是什么呢?是「德」,是「德」能够贯通天与地——通行于天与地,「德」就像天地之间的正气一样。
「行于万物」的是什么呢?是「道」,「道」是一种内在的规律和法则(当我们说「道」是规律法则的时候,又在限定「道」了),「道」也不仅仅是规律和法则,「道」是很难形容的,而「道」运行在万物之中……
【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
统治阶层治理人民,这是在处理具体的事情了;那么在能力上如果有所擅长,就说明这个人比较有技巧,比较有技术了。
【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
(又是名言警句!)
要让我们做的事情饱含技巧(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在做事情的时候还要充满公义、正义、忠义……我们的这个「义」要合于那个「德」。「德」从哪里来呢?「德」从「道」这里来,道(祂)又在奉行「天」的法则——祂奉行「宇宙自然」的法则。
所以说:
【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庄子说:所以说古时候那些治理天下的人(君王),他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欲求,天下就是非常富饶、丰足的状态了。他们奉行无为之道(知道天下——知道万物都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清净无为),外界也就没什么杂事儿了,所以「无为而万物化」,万物自我调适得非常好。
「渊静而百姓定」,自己心灵的深渊宁静了,一看:啊,外界的百姓都很安定,也不闹事。为什么呢?因为百姓也是君王的心显化出来的。君王的心非常地宁静,就像深渊一样的静、定……所以他下面的百姓也就非常地稳定、安定。
所以经常听到有大德讲:我们要手头有事,心中「无事」;日行万事,内心「无事」;也有的大德讲:道场以「无事」为兴隆……一个国家也一样,以百姓「定」为兴隆,要么说「国泰则民安,民安则国泰」呢……这很重要!
【《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
然后,庄子又引用一部书中的话,说《记》这本书里讲过:「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当我们能够通于「一」的时候,就是了达「道」与「源头」会通(或者说合于源头)的时候,万事消歇了(本来无一事,何必自扰之啊)……「通于一则万事毕」,你天天在源头待着,什么事也没有(这不是说你冷漠无情,而是因为你只要在源头,就真的看不到有什么事)。
「无心得而鬼神服」,我没有心去得到什么,我不追求什么东西,我没有那个所谓的「我」,空空的就跟「道」一样……所以,鬼也服你,神也服你……都服你了!
所以我们在「无我」的状态下,能量是最强大的、最无穷的!当无我的时候,万物是我,对吧?一切是「我」!「无我」的时候,一切是我,万物是我……这个时候能量肯定是最大、最强的,这个时候鬼也服我们,神也服我们……
世间哪有什么真正的鬼和神呢?无论是鬼、神、人、动物……各类众生,其实都是有「我」者。当能达到通于「一」的状态,要一直能够守好那个状态的话,天天都是「道」的状态!那世间就没有鬼啊,神啊,人啊,动物啊……什么都没有,就只有「道」!只有「道」放旷地运行在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