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庄子》67 “遗失的宝珠”
00:00
第067课·“遗失的宝珠”
不空不得,空而得之……
大家好!
我们继续来学习《庄子·外篇》当中的《天地》。这个段落非常短,但是也非常幽默,也很有深意,我们来看一下。
又讲到「黄帝」了,说: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
黄帝有一次出去游玩儿,到达了赤水这条河的北面,登上了昆仑山,然后向南望——这形容旅游非常地自在舒适。
【还归,遗其玄珠。】
旅游结束了,回宫了,之后发现,自己把「玄珠」(玄妙宝珠)给弄丢了……这个「玄珠」(玄妙宝珠)只是字面的意思,我们继续往后看:
【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
黄帝先是让「智慧」去寻找自己丢失的那个「玄妙宝珠」——结果呢,找了很久,没找到。
黄帝又让「离朱」去寻找(我们知道,「离朱」(他)是古时候一个视力超常的人,据说可以在百步之外就能明见秋毫之末,「离朱」这个人在前面的课程中也出现过)——黄帝又派视力超常的「离朱」去寻找自己丢失的「玄妙宝珠」,但是也没有找到。
后来,他又派了「喫诟」去寻找(「喫」,其实就同「吃饭」的「吃」;「诟」,代表耻辱和辱骂——「喫诟」合起来就是说嘴上功夫很厉害的意思)——黄帝又派嘴上功夫很厉害的(就是非常擅长辩论的)那些人帮助自己去寻找「玄妙宝珠」,还是没有找到。
【乃使象罔,象罔得之。】
后来派了「象罔」去寻找(「象」在这里代表「万象」,就是一切万物;「罔」,它的意思是无(没有)——「象罔」其实就是「万象空无」的意思)——黄帝又派了「万象空无」去寻找自己丢失掉的「玄妙宝珠」,结果呢,找到了!
【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然后,「黄帝」就感慨说:「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说:太神奇了,原来如此啊!只有「万象空无」才能找到我丢失掉的那个「玄妙宝珠」啊!
这个故事就这么短,就结束了——这是个寓言故事。
我们再来看一下:
首先讲:黄帝去山水那儿旅游,然后回宫后发现,丢失了自己的「玄妙宝珠」。让「智慧」去寻找,没找到(这个「智慧」代表「头脑」);又派了视力超常的「离朱」去寻找(就是用「眼睛」去执著「外相」),也没有找到;又派了嘴皮子功夫特别厉害的人去寻找,还是没有找到……「头脑智慧」找不到,「眼睛」找不到,「嘴巴」找不到,意思是什么呢?你不能用「头脑智慧」,你也不要用「眼睛」去看、去找,你也不要总是沉迷于说、说、说(辩论啊,文字相啊),这样找不到你的「玄妙宝珠」。
那谁能找到呢?——「象罔」能找到!万象空无,完全放空,放下一切,然后你就找到了你的那个「玄妙宝珠」了!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好朋友若有所悟……
这个道家讲,叫「玄妙宝珠」(玄珠);佛家讲,叫「摩尼宝珠」,简称「摩尼珠」;在有的经典里还形容祂「外如琉璃,内如真金」,是吧?
这时候,很多朋友可能已经悟到了:到底是什么被叫作「玄妙宝珠」?黄帝到底丢了什么?他出去旅游的时候,是不是用头脑先设定啊,先设定去哪儿啊,是吧?用「头脑智慧」选择一个目的地——去水边、去山间旅游,就得东看西看的,就要用「视力」(用「眼睛」),对吧?然后,看着好看,还要跟别人讲一讲,还要动用「嘴」,是吧?这就是「头脑智慧」以及「六尘境界」嘛,就沉醉在「头脑智慧」和「六尘境界」里,黄帝就把他「自性」的这个「玄妙宝珠」给弄丢了……再想找回来就不容易了,你再用「头脑智慧」去找;用你的「眼睛」著着外在的「色相」去找;用你的「嘴巴」沉迷于「语言文字相」去找,是找不到的!
放下这一切,回归到「万象空无」……在「万象空无」中(在「真空」中),你就找到了你的「玄妙宝珠」——原来祂一直没丢,一直在我这里啊!之前只是被遮挡了,把那些遮挡的外物都去掉了,原来「玄妙宝珠」还在这里啊!——这不就是「开悟见性」嘛,是吧?
然后,「黄帝」感慨说:「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原来,只有回归到「万象空无」的境界,回归到「自性本体的真空」,我才能够找到我丢失的那个「玄妙宝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