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搜索 "庄子"
探寻《庄子》70 “价值观”
庄子·外篇》当中的《天地》。在这节课里面,尧舜禹(尧帝、舜帝、禹帝)都提到了,我们来看一下。【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帝治理天下的时候(尧帝当政的时候),把伯成子高这个人立为诸侯了。【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我们知道「尧帝」把王位授予给了「舜」,「舜帝」又把王位授予给了「禹」...
探寻《庄子》69 “乘彼白云”
庄子·外篇》当中的《天地》。这里庄子又讲了一个关于「尧帝」的故事,我们来看一下:【尧观乎华,】庄子说:有一次,尧帝到「华」这个地方去巡视。【华封人曰:】「封人」代表守护边疆的人。「华」这个地方有个守护边疆的人,就认出来了——这是贤明的尧帝过来了啊!他就对尧帝说:【“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
探寻《庄子》68 “尧帝请教许由”
庄子·外篇》当中的《天地》。今天这个故事也比较有意思,我们来看一下:【尧之师曰许由,许由之师曰齧缺,齧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我们知道,许由、齧缺、王倪、被衣这都是「藐姑射山」(神山)的神人。那么,尧帝曾经去「藐姑射山」参拜过他们,尧帝也曾经想要把天下让位给许由,但是被许由拒绝了。这里讲,尧...
探寻《庄子》67 “遗失的宝珠”
庄子·外篇》当中的《天地》。这个段落非常短,但是也非常幽默,也很有深意,我们来看一下。又讲到「黄帝」了,说:【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黄帝有一次出去游玩儿,到达了赤水这条河的北面,登上了昆仑山,然后向南望——这形容旅游非常地自在舒适。【还归,遗其玄珠。】旅游结束了,回宫了,之后发现,...
探寻《庄子》66 “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庄子·外篇》中的《天地》。今天的这一段落,可以讲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杰作。我们来看一下:【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金石不得无以鸣。故金石有声,不考不鸣。万物孰能定之!】庄子说,曾经有圣者这样讲:「道」,衪是如此深邃地存在着,衪又是如此如此地清澈。世间的金与石(金属、矿物),如果没有「道...
探寻《庄子》65 “不动”
庄子·外篇》当中的《天地》。这里,庄子引用了某夫子讲的话(这个「夫子」,可以理解为某位圣者),其实庄子是借别人的口来讲自己的「道」。庄子说:【夫子曰:】就是某位圣者曾经这样说:【“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说:「道」啊,祂能够覆盖和承载万物,可以想象祂有多大了——「洋洋乎...
探寻《庄子》64 “无心得而鬼神服”
庄子·外篇》当中的《天地》……这一段落又是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杰作。我们来看一下:【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开篇就非常地大气、非常地漂亮!)庄子说:「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天地虽然很大,但是他们对于众生的利益都是平等的——没有偏私的;「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探寻《庄子》63 “他只是看着”
庄子·外篇》当中的《在宥》。【贱而不可不任者,物也;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庄子说:一切万物看上去不起眼儿——看上去比较低贱,但是我们却必须依从这一切万物;一切人民看上去虽然比较卑微,但是我们却必须随顺人民的心。【匿而不可不为者,事也;】很多应该我们做的事,表面上并不显山露水,但是因缘到了,不做也得...
探寻《庄子》62 “天地之友”
庄子·外篇》的《在宥》。前面一直讲故事,这里就开始讲一些理论,算是庄子的感慨……【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庄子说:世俗当中的人都喜欢别人与自己相同,不喜欢别人与自己不同。很显然,这是自我为中心的——喜欢别人与自己相同,不喜欢别人与自己不同。【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
探寻《庄子》61 “云神参拜鸿蒙”
庄子·外篇》当中的《在宥》。这里庄子又讲了一个故事,讲的是「云将」(也就是云神)去参拜「鸿蒙」的故事。「云彩当中的将领」也就是云神,他统领着所有云彩(所有云彩都听他的话)……所以,他在自称的时候,就说:朕怎么样、朕怎么样——他就相当于是云彩当中的皇帝一样。大家都知道,「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
探寻《庄子》60 “黄帝参拜广成子”
庄子·外篇》当中的《在宥》。这节课讲的是黄帝拜见一个世外高人广成子的故事。【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黄帝即位之后当天子当了十九年,他的政令通行天下(应该说事业已经发展到了极致状态),这时候,黄帝听说广成子是个高人,他就住在空同山那里。黄帝就去拜见他。广成子住的...
探寻《庄子》59 “回归内心”
庄子·外篇》的《在宥》。这节课,「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他又出现了,我们来看一下:【崔瞿问于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崔瞿这个人问老子,说:「不治天下,安藏人心」?如果不很好地治理天下的话,怎么样引导人心向善呢?【老聃曰:“女慎无撄人心。】老子回答说:「女慎无撄人心」,你可小心谨慎,...
探寻《庄子》58 “定”
庄子·外篇》当中的《在宥》。接着上节课的内容,庄子说:【而且说明邪,是淫于色也;说聪邪,是淫于声也;说仁邪,是乱于德也;说义邪,是悖于理也;说礼邪,是相于技也;说乐邪,是相于淫也;说圣邪,是相于艺也;说知邪,是相于疵也。】庄子说:在我们讲说一个人的「视力」有多好的时候,肯定代表这个人是着迷于色相的;...
探寻《庄子》57 “阴阳平衡”
庄子·外篇》当中的《在宥》。我们看一下正文:【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很明显,在文中「在宥」这个词和「治天下」的「治」这个词是反义词。「治天下」就是「治理天下」,有意识地「人为治理天下」。那么「在宥」既然与「治理天下」是个反义词的话,那它就代表「无为而治」(包容万物的本然状态)。「闻在宥天下,....
探寻《庄子》56 “八九十枝花”
庄子·外篇》当中的《胠箧》。庄子说:【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上」,指的是统治者。统治者如果只是喜欢头脑方面的才华、智慧,却不懂得「道」,那天下就大乱了。【何以知其然邪?】为什么这样讲呢?【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庄子说:就是因为捕鸟...
探寻《庄子》55 “圣人与大盗”
庄子·外篇》当中的《胠箧》。【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庄子说,所以我们这样讲:嘴唇要是没有了,牙齿就会感觉非常地寒冷;鲁国献的酒太淡薄,却导致赵国的都城邯郸被围困;圣人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是圣人的学说大家没有利用好,反而被江洋大盗利用了(圣人的学说反而为恶人去服务了)。...
探寻《庄子》54 “辩证法”
庄子·外篇》当中的《胠箧》这篇文章。——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杂文。「胠」代表从旁边打开,「箧」是小箱子。「胠箧」指的是从旁边打开小箱子,结合全文来看,「胠箧」是指把箱子撬开。我们看正文:【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zhì)也。】古时候也是经常有小偷的,那么小偷...
探寻《庄子》53 “勿忘我”
庄子·外篇》当中的《马蹄》。上节课,庄子倡导:我们要反思一下,不要过于以「人类」为中心,想要盲目地把外物都变成自己的工具;也倡导君王也反思一下,不要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接下来,庄子说:【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我的感觉善于治理天下的统治者,不应该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
探寻《庄子》52 “感恩”
庄子·外篇》的第二个段落《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开篇这个句子就很美!)马生来,它的蹄子就可以践踏霜雪,它的毛就可以抵御风寒;马生来,它吃着草、饮点水,就可以抬起脚跳跃、奔腾……这是多么美好的马的真性啊!【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对于马来讲...
探寻《庄子》51 “有为无为”
庄子·外篇》的《骈拇》。【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臧也;】庄子又进一步地讲,说:况且醉心于仁义的这些人,他们遗忘了自己的本来天性,一味地追求所谓的仁爱、正义;就算他们非常精通仁爱、正义,如同「曾参」和「史鰌」一样!但是这样的状态也并不是我所理想的那种最佳状态。【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
- 标签列表
-